查看完整版本: [-- 保险业在西藏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9年10月 -> 保险业在西藏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王以才 1989-10-31 00:00

保险业在西藏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保险业在西藏
  王以才
保险业正在西藏崛起。它像出现在世界屋脊上的其他新事物一样,吸引着国内外的注意。欧美、东南亚、港澳地区的40多家报刊报道了这件事。
回忆起在西藏创办保险业的历程,我内心颇不平静,感触良多。
西藏保险业起步晚,直至1986年保险业务还是零。在酝酿成立西藏保险公司过程中,有关部门曾就拉萨市的保险前途作过这样的预测:每年可收得保险费15万元,而保险公司以25人开支计算需要费用20万元,收支相抵,每年将亏损5万元左右。这个结论无异取消了西藏保险业的出身证。
我是1986年底由组织派去负责筹建西藏保险公司的。我们对西藏的保险环境作过调查,发现这里与内地一样具有发展保险的有利条件。这就是改革开放实施多年,不仅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而且人的思想也在变。他们向往现代化,乐于接受新事物,希望社会为他们提供发展经济的良好环境。今天,西藏400多个国营、集体企业焕发出从未有过的活力,但经营中也有风险;而这么多企业还没有哪一家投了财产保险。城乡众多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在蓬勃发展中也需要为之提供生产经营和人身方面的保险。1986年全区共发生交通事故464起,死伤419人,直接经济损失118万元,竟没有一人、一车得到保险公司的赔偿。在广大农牧区,经济发展蒸蒸日上,但自然灾害的袭击严重地阻碍着农牧民走向富裕道路。西藏旅游前景很好,仅1987年西藏就接待了3万名入境旅游者。但是,这里的旅游团体保险,与进出口商品一样还须由国外企业承保。西藏与香港、美国合资的拉萨饭店,曾经因为没有保险公司而外商迟迟不愿承接这项工程……保险,西藏不能没有它,这儿的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在急切地等待着它配套。
然而,西藏社会与内地不同,“保险意识”在这里太难被人接受了。全区200万居民中,98%信仰佛教。时至今日,布达拉宫殿前仍然香客云集,大昭寺内外磕长头的人群昼夜不绝。从城市到农牧区,从莽莽草原到林深的山区,到处可听到嗡嗡的古刹钟声。人们虔诚地祈求神灵保佑一切。在这样的一块被宗教意识笼罩着的土地上,保险业要生根、开花,确非一件容易事。我们随乡入俗,从西藏的实际出发,宣传保险,推广保险。
1987年3月,我们争取到了当时西藏最大活佛班禅大师的大力支持。他接见了我,并把他创办的刚坚公司的全部资产率先向我们公司投了保。昌都一个藏族运输专业户,从报上看到大活佛参加保险后,当即从千里之外赶到拉萨,办理了他的汽车和人身保险。过去,我们在拉萨市内动员投保,人们将信将疑,甚至以为我们是收税的。班禅大师接见我们以后,不到一个月时间,拉萨40多家企业全都投了保。
藏北是原始的笨教教区,有10多万教徒,在那里开展工作,不得到大活佛永仲嘉瓦的点头是无法接近群众的。我们便借那曲地区赛马的机会,专门拜访了永仲嘉瓦。大活佛见我们诚心诚意,且熟知当地的风俗习惯,便十分热情,让我们坐在与他一般高的宝座上,同吃牦牛肉,喝酥油茶。我们乘此机会向他宣传保险对发展畜牧生产、繁荣牧区经济的重大意义。大活佛紧紧握住我的手说:“在藏北草原上开展保险事业,是一项功德无量的工作,我全力支持。”这一下,我们在藏北打开了局面。
现在西藏几位有影响的大活佛家庭财产已在我们公司办了保险。有位活佛风趣地说:
“在西藏,农牧民把我当成保护神,你这个总经理为我保了险,可见你是更大的‘活佛’。”
为了适应西藏经济、社会的现状,我们在总公司支持下,推广了一套诸如降低保费率、增加赔付额等较内地更优惠的办法和措施,提高了保险的吸引力。在服务方面,我们严格遵守“忠诚服务,笃守信用”的原则,取信于民。交通厅格尔木运输公司一辆汽车肇事,公司主动派人支付了7000元赔款,保户非常感激,逢人就说保险公司服务周到,还为我们宣传保险的好处。
西藏保险公司成立两年多来的实践,证明我们起初对这项事业所作的乐观预测是对的。1987年公司开展业务只有半年多时间,就收入保险费302万元,1988年保费收入比1987年增长50%,达到450万元。今年的保费收入预计仍比去年增长50%。


查看完整版本: [-- 保险业在西藏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