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粮票交易面面观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9年11月 -> 粮票交易面面观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宋斌 1989-11-29 00:00

粮票交易面面观

第6版(读者来信)
专栏:调查与思考

粮票交易面面观
  本报记者 宋斌
粮票,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无价证券。为了保障城镇居民和其他非农业人口的粮食供应,保障国家建设所需要的粮食,稳定粮价,消灭粮食投机,进一步巩固工农联盟,1953年11月,政务院发布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粮食统购统销的命令;195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的命令,决定对非农业人口所需的粮食实行定量供应。作为购粮凭证的粮票诞生了。
粮票发行30多年来,为保障粮食供给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根据我国目前的粮食生产和需求状况,凭粮票供应粮食的制度在近期内还不可能取消。但是,近年来出现了一个严重干扰粮食供应的问题——粮票交易。
在许多城镇,形形色色的粮票交易现象屡见不鲜。粮票被人们用来换鸡蛋、农副产品、塑料制品、不锈钢餐具……从集市到住宅,到底有多少粮票进入了这种“流通”领域?恐怕谁也无法提供一个准确的数字。
粮票有价交易带来了哪些问题?应该采取哪些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本文作了一些探讨,可供参考。·编者·
最近一段时间,各地一些读者不断向本报反映粮票有价交易中的问题。为此,记者就有关情况做了一些调查,发现这是一个经济生活中不能回避的问题。
滴水成流:粮票交易形成大市场
我国目前城镇居民和农村非农业人口近2.2亿,如果按每人月平均定量15公斤计算,全年粮食总需求量近400亿公斤。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副食品的增多,食物结构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有的六七十年代的定量已大大超过了实际消费量。1988年底的不完全统计表明,现在,全国城镇居民手中的富余粮票已达250亿公斤,平均每人近100公斤。
巨额的富余粮票为粮票交易提供了物质基础,而非城镇居民的用粮需要又为之提供了广阔市场。目前,全国有近9000万务工经商的进城农民,城镇居民的剩余粮有很大部分被他们消费了。另外,还有大量的农村饲养专业户、农贸小贩、饮食业及需要用粮的轻工企业。全国仅酿酒业每年的耗粮就在130亿公斤以上,国家有限的供应粮根本无法满足如此巨大的需要。大批“找粮下锅”的小企业只能参与到粮票交易的循环圈之中。部分缺粮的边远山区也对居民们的富余粮有着需求,还有少数农民换回粮票自家用,或者抵交公粮。这样,粮票交易便兴旺起来。羊毛出在羊身上:政府承受着沉重负担
对于城镇居民来说,粮票本来是无价的,剩余下来并无多大用处,能换点实用的东西和副食品何乐而不为;非城镇用粮一方得之便解决了需求,“粮倒”们从中更是大发横财。在这场交易中,参与者利益均沾,政府却承受着沉重负担。
据商业部的同志介绍,现在定量供应的粮食,面粉每500克售价0.18元左右,而每500克麦子的合同定购价却是0.23元左右;大米每500克售价0.16元左右,而每500克稻谷的合同定购价却是0.21元左右,加上购销费用,国家对每500克定量粮都要补贴0.20元左右,1988年全国补贴了240亿元以上,占国家所有财政补贴的半数。此外,国家每年还要购买大量的议价粮和进口粮食,按平价粮的价格供给城镇居民和其他非农人口。农民每年交售500亿公斤粮食给国家,这要比在市场上出售减少收入几十亿元。农民的贡献也通过行政手段分解在每一张小小粮票中。
为了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国家几次提高平价粮食的收购价。今年4月,这次每公斤提高1角,国家就一次掏出了近30亿元。为了减轻平价粮收购价上提给居民们带来的影响,国家还给两亿多城镇居民每人每月发放粮价补贴5元钱,一年下来就是130多亿元。而且政府的粮食收购部门还要承受不断增长的征收平价粮贷款的利率带来的压力。
但是,国家付出的代价和补贴,一部分却随着粮票交易流入了“粮倒”们的利润之中。北京市每年需要的粮食,除国家计划平价拨给一部分外,余下均以每500克大米0.80元,小麦0.50元的议价从全国各地调入,去年北京市仅粮食购销就补贴了11亿元。可是每年却有大量粮食流走。上海市每年也被“粮倒”们倒走不少粮食,为此上海市粮食部门每年的地方性亏损高达5亿元。老生常谈:锅里没有碗里就没有
当居民们把剩饭倒入垃圾之中,吃着粮票换来的鸡蛋的时候,缺粮、三年自然灾害时的饥饿感已经非常遥远了。粮食问题仅仅成了令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们焦头烂额的问题,对每一个吃定量粮的人却是那么陌生。
数字虽然枯燥无味,但它却是笼罩在我们每一个人头上的阴影。去年我国灾情相当严重,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7亿多亩,其中7000多万亩绝收,粮食减产54亿公斤。不少地方的农民由于不能买到平价化肥等农用生产资料,售粮拿不到现金,因而不愿交售定购公粮。我们还要面临每年递增的1500万张吃粮的嘴巴,以及每年按5%递减的可耕地等严峻问题。
这些危机离每个吃粮的公民并不遥远,它具体关系到每一个参与粮票交易的城镇居民。如果我们继续默许粮票成为有价的证券流通,那么还有一个为更多人所忽略的问题,那就是说,相当于国家多发行了100多亿元人民币,更将加剧通货膨胀,等于多了一个关系到每个人的涨价的潜在因素。众说纷纭:能够无风险地解决问题吗?
既然粮票交易带来这么多问题,为何长期不能杜绝粮票交易这种现象呢?早在1979年9月15日,原粮食部和工商行政管理局就在《关于纠正违反粮票使用规定的通知》中规定:“粮票属于无价证券,不得进行买卖,不允许当货币使用……凡是把粮票当作有价证券用以换购物品的违法行为,必须严加禁止。”刑法第120条也规定:“以营利为目的,伪造或者倒卖计划供应票证,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结果呢,法不责众,面对遍及全国的粮票交易,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堵不胜堵,正如有的人所说:“粮食价格的双轨制、多余的粮票和各省市之间粮食价格的地方差,是‘倒粮’的潜在因素。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政策性干预,法网的收缩仍将显得无力。”
为加强粮票的管理,部分省市已采取了如凭粮证限量、定点购粮等措施。北京市前两年已采取在主要运输路口,设卡把关,限制粮食外流。上海市从1987年7月1日起取消了平价食油的供应,实行凭原来专用油票加5公斤粮票购买半公斤平价食油的办法。四川省个别城市从今年2月起在城区实行议价收购居民当月节余口粮的办法。这些作法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粮票交易和“倒粮”的问题,有的还带来其他负效应。
目前有人提出变粮价的暗贴为明补,减少六七十年代开始实行的定量标准等建议;还有人提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办法要到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的大框架中去找,放开购销这一环。但是各种方案均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都存在着相当的风险。不管怎样,粮票交易问题我们已无法回避,在解决它之前,这个阴影将笼罩着我们,并且会变得越来越大。


查看完整版本: [-- 粮票交易面面观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