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喜忧参半说相声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89年12月 -> 喜忧参半说相声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吴文科 1989-12-31 00:00

喜忧参半说相声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喜忧参半说相声
作为曲艺艺术中最富影响的全国性大曲种,相声以其独特的艺术品格和审美趣味而备受欢迎。
但是,与相声艺术本身所蕴藏着的丰富的艺术潜力和广大观众对相声艺术的审美需求相比,近年来相声的创作和表演不能不使人感到深深的遗憾与忧虑。
与任何艺术一样,相声艺术同样具有娱乐、教化、认识及审美的多重功能,然而近年相声创作和表演的实践表明,过份的追求娱乐功能和有意识的远离“说教”,使得相声流于为学而“学”的流行歌曲大联唱,以及为逗而
“逗”的廉价“包袱”大甩卖。艺术的认识功能淡化了,寓教于乐的教育功能失落了,审美功能也因过份追求娱乐效果而漠然跌落。像
《买猴儿》、《如此照相》那样具有经典品格的优秀段子极少出现。
形成这种忧虑的基本原因首先是相声创作的不如人意。专业的相声作家仍然寥若晨星,许多热心者也只是偶一为之,现有为数不多的相声作者也因缺少评论的观照和理论的指导而在原地徘徊,较难走出已经形成的创作模式。再加上缺乏必要的生活积累,和为应景而敷衍成篇的创作势态,严重地阻挠着相声创作通向深厚隽永的艺术追求。
同时,相声表演中的为笑而“笑”的片面追求,使得演员往往陷入媚俗的泥沼而难以自拔。除相声大师侯宝林等一生钻研、注重理论与学养的重要性外,中青年有造诣的相声表演家如马季也意识到“说相声的困惑”,思考如何走出自身的窠臼;姜昆则更自觉地涉足理论圈,试图通过研究和探索拓展相声艺术以及整个曲艺艺术的天地。这些都是值得高兴的事,也值得近年崛起的相声表演新秀们思考和鉴戒。
(十二月十四日《光明日报》吴文科文)


查看完整版本: [-- 喜忧参半说相声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