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读《汉语成语考释词典》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0年02月 -> 读《汉语成语考释词典》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杨伯峻 1990-02-28 00:00

读《汉语成语考释词典》

第8版(副刊)
专栏:

  读《汉语成语考释词典》
杨伯峻
刘洁修同志,我大致听说他的为人,默默地用功,踏实地工作。去年看到他的《汉语成语考释词典》,证实了我的印象。这部词典,不是工作踏实的人是做不出来的。我翻读了这部词典,对它有如下印象:
(一)读书广博,收词丰富。虽说列入正文的成语仅七八千条,可加上同义异文、或词序不同的同义成语等等总共不下二万条。另外附有《熟语汇纂》,计收熟语六千多条。引用书二百多部,其中如《十三经注疏》只算一部,其余如《文苑英华》《太平广记》《全唐文》《全唐诗》等等大部头类书或总集还没计算在内,能够不说他征引浩博吗?
(二)成语的收或不收(即取舍)有一定界限。他曾对吕叔湘先生说:“‘奇形怪状’有出处,你收了,那么,‘奇谈怪论’你收不收?也收。好,如果有一天又看见‘奇声怪色’,你收不收?遇到这种情形,不得不自己划个界限。”(见《吕叔湘序》)这是作者经验甘苦之言。我检查了这部书,果然只收“奇谈怪论”“奇形怪状”这两条,其余如“奇装异服”“奇形异色”都不收。界限太宽,失之滥;界限太严,失之略。宽严得中不容易,编纂者自有分寸,我认为是能得到绝大多数读者认可的。
(三)引用书证经得起考验。第一引用书多用最常见最容易得到的版本;古典书籍最多用中华书局版或上海古籍出版社版或文学出版社版,并且注出页码,使人一查即得。读者自然想到,当编纂者编纂这《考释词典》时,开始于若干年前,仅仅搜罗词条,誊写编次,也非几年功夫不可;当时有许多书未必都有最近最可靠的版本,但到快付排之前,编纂者再统一版本,重新用新版本作册、卷、页、栏的注码。这工作不难,但极琐碎,不是有很大耐心而极认真的人是不屑于做的。
(四)每一条目,详举异文或者词序偶尔不同的,闻一知十。古人引用成语未必十分认真,有时也因记忆不牢,用其大意,或者用于诗词,协调平仄和押韵,自然难以一律。编纂者却细大不捐,一一采入,加以探讨。或溯源寻流,或据此证彼,疏而论之,几乎是一篇小考证文字,可作为词汇史观。有时成语起源较晚,如“纸上谈兵”,《词典》引用汤斌《汤子遗书》,汤斌生于明末,显于清初,而明人刘三吾《刘坦斋文集》已有“纸上之兵”的话,编纂者因“纸上谈兵”意义明确,引用广泛,宁肯用晚出的“纸上谈兵”为正目,先引“纸上”,再引“谈兵”,然后引“纸上谈兵”,最后到“纸上兵”等,以表现成语的形成过程。
(五)这部词典不但词句解释详细,而且较难的字都有汉语拼音。条目都注有汉语拼音,较难的典故有通俗讲解,极能为初学应用。我认为这是一部雅俗共赏、方便大众的好书。


查看完整版本: [-- 读《汉语成语考释词典》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