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山东侨乡的“环境意识”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0年09月 -> 山东侨乡的“环境意识”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何伟 聂传清 1990-09-30 00:00

山东侨乡的“环境意识”

第5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侨乡纪行

  山东侨乡的“环境意识”
本报记者 何伟 聂传清
在山东的几个城市采访,印象深刻的是侨乡强烈的环境意识。如果说,十年前环境保护还被认为是奢侈的话,如今,它已溶入平民百姓美好的生活之中。
到过威海的人,莫不赞叹这座海滨城市的清洁和美丽。这座干净的城市天天像是被清水洗过一样,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空气清新,没有噪音。一个小男娃,买完雪糕,走十几米,把包装纸丢进漂亮的垃圾箱。威海市侨联的同志说,威海人的环境意识是自觉形成的。早在建城初期,设计者便把环境建设纳入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出发,将全市合理地划分为3个工业区、5个生活区、1个文化区、6个旅游区和1个疗养区。在规划工业区时,又把污染严重的电镀、印染、热处理等工业集中在市区8公里外的地方。实行环境管理和市政管理同步进行。走在威海的大街小巷里,一点也不会奇怪国家为何把全国第一个卫生城的殊荣奖给了威海。
如果说,水资源污染是工业发展必付的代价的话,那么到过鲁中新兴工业重镇潍坊的人,就会对这里工业区流淌的碧水清波称奇。潍坊市环保局局长解释说,这与市民环境意识的增强和领导高度重视分不开。潍坊是全国率先实行环保责任制的城市,市长上任,即与区县领导签约,立下军令状,秋后“算帐”,可谓别出心裁。国家骨干企业潍坊柴油机厂,原来,由于缺少治理污水的开支,每天排污水100多万吨。市领导获悉后,多方筹资100多万元建成污水处理站,每天净化2000吨污水,循环使用。这一措施不仅清除了污水,而且每年为企业节省了300万元的水费,赚回了3倍的投资。去年,潍坊建成了93套污水处理系统,使全市85%的工业污水得以重新利用。
海滨城市青岛素以蓝天、碧海、红瓦、绿树享誉中外。在著名的信号山旅游区,记者注意到翠柏绿丛之中耸立着一座黄色琉璃瓦宝塔。走近细看,原来是一座几乎看不出冒烟的烟囱,这种巧妙的设计不知凝结了环保工作者多少心血。说起治理大气污染,青岛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治理之前,有次全国大中城市大气检测,青岛的降尘量居华东地区之冠。市长俞正声意识到严峻的现实。新官上任就带着环保局的领导驱车大街小巷调查,坚决果断地治理了全市98%的锅炉。同时,对症下药,制订方案推广排烟少的蜂窝煤。及时的治理初见成效,青岛降尘量已从原来每月平方公里34吨减少到21吨。青岛的天空重新吹起清新的海风。当然,彻底治理尚需努力。不过,令人欣喜的是,增强环保意识,创造出更美更洁的生活环境的呼唤,已赢得百万市民的响应。


查看完整版本: [-- 山东侨乡的“环境意识”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