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唐山广厦千万间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0年10月 -> 唐山广厦千万间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陈国琦 郑战国 1990-10-31 00:00

唐山广厦千万间

第1版(要闻)
专栏:

  唐山广厦千万间
本报记者 陈国琦 新华社记者 郑战国
1990年10月1日,世界住房日前夕,河北唐山市人民政府被联合国评选为世界范围内为人类住房作出杰出贡献的政府组织。消息传来,人们振奋地说,没有市政府领导为建房而呕心沥血,操心奔波,安得广厦千万间?!
1976年7月28日,一场强烈地震把唐山这个百万人口的城市瞬间夷为平地。根据美国旧金山震后30年才恢复的历史记载,外国有人断言:唐山将永远从地球上消失。然而,14年后,一座崭新的现代化城市从瓦砾废墟上傲然崛起。
从飞机上俯瞰,陡河宛若一条玉带,把唐山分为两部分:河东是厂房林立的工业区,河西是环境优美的生活区。百万人民居住在120多个小区里,小区里的公园、草坪、花树及幼儿园、学校、商店、粮店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唐山,以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0平方米名列全国大中城市前列;自来水普及率和居民用煤气、液化气率分别高达100%和81%。难怪前来参观的外国朋友称赞说:唐山的变化,是地球上的奇迹。唐山市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事实正是如此。
1976年入冬前,唐山市领导提出“让灾民安全过冬”的口号,残垣断壁中一下子冒出了130多万间简易房。在余震频繁的日子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同志养成一个相同的习惯:每逢风天、雨天、雪天,先往居民区奔,一家家查看,是否漏雨,能否防寒。
1979年下半年,一场大规模的恢复建设拉开帷幕。市里明确提出: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重点保证住宅施工。市领导把让灾民安居乐业作为压倒一切的任务。10多年来,市领导换了几任,但这条“宗旨”却没有变。
人们不会忘记,在困难的条件下,白天,市领导奔走于碎石乱瓦之间,看地形,查民情;晚上,他们围在简陋的办公室里,研究建宅规划。附近的居民半夜醒来,看见市领导办公室还亮着灯,领导还谈论着。
人们还记得,由于实行投资包干,建筑材料价格变化造成了资金的缺口。市领导为保证民用住房按期按质竣工,毅然采取了两条紧急措施,一是推迟建设办公楼和公用设施;二是大力压缩行政开支,千方百计挤出钱解决建房及与之配套的居民饮水、取暖问题。作为全省人口最多的城市,唐山市直机关的用车一直比较紧张,上级部门曾几次拨来小轿车指标,但市里一次次都放弃了,把钱用在“刀刃”上。有位领导说得实在:灾民住不上宿舍,我们能坐稳小车吗?
最令人感动的是,在住房分配上,市领导把群众放在首位。他们曾长期住简易房,把新居优先分给缺房的市民。主管城市建设的副市长龙家俊,和其他领导运筹建筑住宅1500万平方米,直接指挥灾民“乔迁”新居。而他,至今仍住在市政府的一间集体宿舍里,每周回家一次。当百万灾民住进宽敞明亮的住宅时,无不感谢这位“人民的好市长”。


查看完整版本: [-- 唐山广厦千万间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