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诸葛军垒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0年11月 -> 诸葛军垒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杨闻宇 1990-11-30 00:00

诸葛军垒

第8版(副刊)
专栏:

  诸葛军垒
  杨闻宇
天水枕山带河,东接关中,南控巴蜀,西傍甘南,北扼陇坻,历来为兵家重镇。诸葛亮5次伐魏,二至祁山。在耤水北岸与李广墓斜相对映的地方,遗下了一座“诸葛军垒”。
民房衔接的墙背围出一个方形广场,断砖、破瓦、烂泥沟,三四只老山羊正在啃啮地皮上的短草。窄窄一条石板路,通向广场正中一座底阔顶平、高约丈许的圆锥形土墩,土墩左侧立着一人高的灰白色石碑,上书黑黝黝四个大字:“诸葛军垒”。这是前国防部长张爱萍1988年留下的手迹。拢到碑前照相时,五六个邻家的妇女便聚在墙豁口远远地瞅着我们,悄悄耳语一阵,便捂住嘴吃吃发笑……我下意识地伸开一只手,扶住石碑。倘没有这碑刻,我真地会疑惑这个遗址准确可靠的程度。
从前,这儿可是天水市八景之一。土墩阔大,日中无影,人们称它“无影墩”。墩前有门楼式碑亭,亭围是交柯成荫的青松翠柏。“渭河浪卷英雄去,剩有寒云自往还”,不知何故,这景像梦一样悄悄地流散了。目下这个墩明显是新堆的,泥块草皮,叠压起来不多久。——光秃秃一个土墩,值得重修、值得竖碑吗?
遥想当年,耤水之滨是洪水抹下的荒原平滩,一支长驱的队伍从巍峨险峻的南岭上下来,旌旗猎猎,征尘仆仆,尚未安营结寨,三军的统帅——那个坐在四轮车上的羽扇纶巾的诸葛亮便要先行检阅。清水细浪,平川漠漠,主帅哪来个站立的台子呢?
也不知是哪一位精明的大将(肯定是孔明的心腹),向全体士兵下了这样一道命令:
“天水乃膏腴之地,水土很好,我们不存在不服水土的问题啦。各人将从蜀国带来的‘乡土袋’里的盐土倒出来。顺便脱下鞋子,将一路上钻进鞋子里的砂土也倒出来。”
蜿蜒曲折的队伍挨次经过一个指定的地点,士兵们个个依令行事,长蛇蜕皮、秋蝉蜕壳似的,队伍过尽,这里就拱起了一个鼓形的大土墩。诸葛亮立即有了自己的点将台。千多年过去了,那一支神奇的队伍早就化作了一缕云烟,这个不起眼的土墩却钢钉一样铆在原地,勾起后人丰富的联想:
——翻山越岭,长途奔袭,千军万马星夜兼程,自蜀中而入陇右,何其艰辛;
——退若山移,进若风雨,分如蛇虺,合战如虎,这是一支“赏罚肃而号令明”的劲旅;
——军旅如云,猛将如云中之闪电,上上下下,紧紧凝聚在自己主帅的周围。
登上“军垒”,我眼前仿佛浮现出诸葛亮“推演兵法,作八阵图”的奇瑰景象。历史上也只有这样的精锐之师,才能演绎成“八阵图”。
草庐中一个“布衣”之士,其攻战之术、用兵韬略居然能进入这样的“自由王国”!单凭这一点,已足以垂诸青史了。又何必以成败论“英雄”?


查看完整版本: [-- 诸葛军垒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