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拉比——孔加油田纪行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0年03月 -> 拉比——孔加油田纪行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杨汝生 1990-03-31 00:00

拉比——孔加油田纪行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拉比——孔加油田纪行
本报记者 杨汝生
我们乘坐加蓬航空公司的飞机在甘巴稍事停留之后,便东飞拉比——孔加。机翼下刚刚掠过蓝色的海洋,现在又是绿色的世界。由于飞行高度较低,地面上的景色清晰可辨,没有道路,不见村舍,蓊郁茂密的原始森林无边无际,难怪人们称这里是非洲的“亚马逊”。飞行约半小时,突然看见一片长方形的红土地,像是浮在绿海上的采油平台。陪同的加蓬新闻部官员告诉记者,拉比——孔加油田已在足下。
拉比——孔加油田是1985年8月发现的,去年1月16日正式建成投产。它不仅是加蓬迄今为止探明的最大油田,也是非洲的大油田之一。储量约在4.39亿桶左右,可供开采的原油有6000—7000万吨。它分布在长14公里宽4公里的狭长地带上。计划掘井81口,深度一般都在950米至1100米之间,全部建成后,日产原油可达6.5万桶。今年估计原油产量550万吨,1991年增至600万吨,从而使加蓬每年的原油产量翻一番,达到1200万吨。所产原油通过南北两条输油管道送往甘巴港和洛佩斯角港。整个油田的造价约为2300亿非洲法郎(现285非洲法郎等于1美元),由壳牌——加蓬石油公司和埃尔夫——加蓬石油公司分摊。拉比——孔加油田的发现和开采,推迟了加蓬“石油后”的到来,给日益困难的国家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带来新的希望。
在简朴的接待室里,油田对外关系负责人拉唐加先生向我们介绍了情况。油田工程始于1987年9月,1000余名技术人员和工人经过16个月的艰苦创业,终于使油田比原计划提前4个月投产。由于油田位于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深处,工程量之大、困难之多都是前所未有的。从砍伐树木、修筑道路、安装施工机械和生产设备,到铺设输油管道,都历尽千难万苦。只运输一项而言,遇到的困难就不计其数,先是用直升机运,后来又开辟了地上通道和水上运输线,短短几个月内,将数万吨机械和物资运到现场,该是多么浩大的工程!
据他说,拉比——孔加油田已经打了60余口油井,修建了一个中央处理站和5个分站,每个分站负责接收和处理15口油井喷出的原油。拉比——孔加油田生产的原油很轻,含硫量极低,属优质原油,但石蜡含量较高,从采油、加工处理、储藏和运输的各个环节上都要加热,以防止凝固。这里生产的原油成本很低,每桶仅为6—7美元。
拉唐加先生带我们参观了总控制室、中央处理站和一个分站,观看了油田的主要设施和生产情况。最后,他又把我们领进原始森林里,也许是想让我们领略一下创业者们的甘苦吧。荫翳的森林,蔓生的藤萝,闷热的气候,难闻的气味,使人望而却步,时刻还得警惕毒蛇和猛兽的袭击,不怕困难的石油工人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工作的。
参观后给人的突出印象之一是油田的现代化程度很高,所有生产环节都实现了自动化。偌大一个油田,只有120个人在那里工作。有的处理站白天只有一两个人值班,晚上则无人看管。机械运行情况,生产进度、以及事故警报都用电脑控制。
印象之二是生态环境得到极好的保护。整个油田建设只毁坏了4.5平方公里的森林,为埋设油管而砍倒的树木,现在又发出了新枝。废水废气都及时注入地下,以保护附近的林木。禁止狩猎是油田的一条纪律,违者要受到解雇的惩罚。由于采取这些措施,许多野生动物仍在此地栖息。参观过程中我们就遇到几群黑猩猩和长尾猴,有的工人还看见过象群。
印象之三是油田十分注重技术培训工作。在许多关键性的岗位上工作的绝大多数都是年轻的加蓬人。招收工人的条件十分严格,录取后先要在甘巴基地的培训中心接受9个月的专业技术训练,人人都要学会安全生产、急救和英语等。油田每年都选送一些青年人到国外深造。


查看完整版本: [-- 拉比——孔加油田纪行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