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读书札记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0年05月 -> 读书札记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林默涵 1990-05-30 23:00

读书札记

第8版(副刊)
专栏:品书札记

  读书札记
林默涵
关于美的对立的原理
普列汉诺夫说:一些部落的黑人在近亲死了的时候,便把自己十分注意地装饰起来的头发剪去,作为悲哀的标志。有些黑人穿起脏衣服来。一些蒙古部落,把衣服翻转过来穿(过去在农村里,中国人也是如此,或者披上麻衣)。“在所有这些场合中,表现感情的是那种与平常生活中认为自然的、必要的、有益的和快适的行动恰恰相反的行动。”
在欧洲白种人那里,丧服是黑色的,而在澳洲黑种人那里,丧服是白色的。普列汉诺夫认为,原始部落通常十分引以自豪的,就是自己种族的身体的一切特点。白色皮肤在黑色皮肤民族看来是非常难看的,因此他们就用白色来表示哀伤。
可是,中国人也以白色表示哀伤,而朝鲜人却以白色表示吉庆,而他们都是黄种人。中国人并不以皮肤白的女子为难看。可见对于颜色的不同感觉还另有原因。
文学上的客观倾向与主观倾向
在《歌德谈话录》中,歌德说过一段意味深长的话。他说:“一切倒退和衰亡的时代都是主观的,与此相反,一切前进上升的时代都有一种客观的倾向。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是一个倒退的时代,因为它是一个主观的时代。这一点你不仅在诗方面可以见出,就在绘画和其他许多方面也可以见出。与此相反,一切健康的努力都是由内心世界转向外在世界,像你所看到的一切伟大的时代都是努力前进的,都是具有客观性格的。”
歌德讲的“伟大的时代”,是指十五六世纪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我们今天所处的是更加伟大的如旭日方升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怎么能去走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倒退和衰亡时期的艺术道路呢?无产阶级革命不但要引导人民正确地认识世界,而且要领导人民变革世界,它必然是富于客观精神的。
对《围城》的印象
《围城》是一部很好的作品,是可与《儒林外史》媲美的一部新《儒林外史》。作者对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部分知识分子的灵魂,可以说是洞察入微、熟悉透了;他用娴熟的讽刺手法把这些人物的空疏、虚伪、勾心斗角的丑态刻画出来,真是淋漓尽致,在现代文学作品中是无与伦比的。这是在火与血的伟大时代中一群卑琐人物的腐朽、猥屑的喜剧,这也正反映了他们所依附的阶级的腐朽和没落,虽然作者本人不一定意识到。从这意义上说,《围城》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当它出版之初,也并非人为地遭到冷遇,而是由于当时的客观形势不可能造成轰动性的效果。
钱钟书先生是一位学识渊博、才思敏捷的学者和作家。他作品中的比喻特别丰富,有许多是很精彩的。这是它的特色。恰切的比喻,可以使描写的事物更加生动、突出,收到很好的效果。但是,用得太多,就会显得堆砌,而且不可能每个比喻都很切当。我认为,《围城》最精彩的部分,是从第六章以后到末了。这几章所以特别吸引人,主要是由于对三闾大学那些教授们的明争暗斗和鸿渐结婚后夫妻牴牾的生动描写,留在我们脑子里的是这些情情景景,而其中的机智的比喻却留不下来,差不多都忘了。


查看完整版本: [-- 读书札记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