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老党员晚年的“清福”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0年06月 -> 老党员晚年的“清福”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舒欣 1990-06-28 23:00

老党员晚年的“清福”

第8版(副刊)
专栏:

  老党员晚年的“清福”
舒欣
这里原名乱石峪,如今却是水顺石清,别有一番面貌。一条淙淙沥沥的流泉,直从村中穿过,沿着溪边银亮秀挺的白杨林,阳光洒满谷地,星星点点的山花,开放着春天的鲜嫩,一株株虬枝铁干的栗树,繁枝密杈交织叠布,在山坡涧谷矗立成深山生命的雕像。
待我们依崎岖的山径,攀上第一座山头,眼前赫然展现出一片非凡的景象。前突后隐纵横成阵的群山上,一层又一层平展环转的山地条田。从座座山脚直铺上云岚笼罩的山巅。这敞露在蓝天胸怀的山上新生的土地,精心耧耙过的泥土,匀细如毡,一脚踏上去,绵软而富有弹性。温润浓郁的阳光里,一株株栗树、桃树的幼苗,在山的托举下,坚实地挺立在天幕上,枝丫间星星般的芽苞,翘起嫩绒绒的绿唇,喷发有生命的渴望。
当我们来到北山梁,几位老人,正挥动着尺把长的镢头,掘着沟土。一位只有左臂的老人,只手拉动着七齿钉钯,清刮着核桃大小的石籽、土块,贴实在沟沿。像为家中孙女梳理鬓发般的仔细,耙匀得温软光洁。徐来的清风,拂着他敞开的棉衣,汗水透湿了里面的汗褂。这是一支专业护林队,一年四季奔波在三川四山里,剪枝、除草、施肥、护树,连大年三十吃罢年饭,也要赶上山来。护林队长介绍着一条左臂的老汉:“这是玉河老哥,六十多岁了,也是天亮上山,日落下山,终年操劳在山上。”
这里,地处京东板栗之乡燕山腹地,全村800多口人,人均只有五分耕地,却享有五亩宜林荒山。祖辈传下来的栗树越来越少,大部树龄已过百年,甚至二百年,是个过去年年吃返销粮的贫困山村,近年虽有部分强壮劳力上山开发小铁矿,也只刚刚解决了温饱。
乱石峪要发展,要变富,出路在哪里?人们把眼睛转向了身后亘古的荒山。
1986年的腊月二十五,村党支部连续召开了三天全村党员大会,36名党员一致决定:向三川四山要土地、要财富,三年绿化全村160座山包。
曲曲弯弯的山中小径,再也不能适应新山新林的需要。一条十六华里、攀绕40座山梁沟壑的大路,要在春节前完工,冰天雪地中,四山里又响起了锤凿和开山炮的轰鸣。两个年过花甲的老党员,玉河和天顺,包下了连许多年青人也不敢问津的30米长的一段高崖,要在这坚石盘铸的崖石上,凿出深三、四丈、宽四米的山路,而因地势又不能放炮,该是多么艰难的重负!两位老人就是凭着一把大锤,几根钢钎,半尺、一尺地将顽石凿下。手震裂了,用布包上,膀累肿了,干柴热炕上歇上一宿,天蒙蒙亮,又相跟着上了山,待到山崖凿去一半,天顺老汉爬上一丈多高的梯子,老伴用力扶撑着,他蹬在半山上,一凿就是一天。三个多月下来,大锤抡碎了三把,钢钎凿断十几根,就是在这两双老年人的手下,山路凿通、凿平了,凿下的坚石,整整填平了一座小山坳。看着三年多来,风雨无阻,整日开山、种树,甚至大年三十的年饭都要在山上吃的两个老党员,有人不解地问:“大伯,等山上的栗树结果,您不一定能享上福了,为啥要这样拚老命啊?”天顺老汉平静地一笑:“碰上了这样的好年月,咱得给后辈儿孙留下片福山、福林。”……
今天,春风又吹绿了乱石峪的山山岭岭,两山上奔忙着栽种最后一片栗树和铺架输水管道的人群。肩扛着新运来的栗苗,走在平缓的盘山大路上……
两位老党员呢?身影掩映在最早栽植的一批果树丛中,只见两星烟火一闪一闪,那么温馨,那么熨贴。也许,这就是他们晚年最安适的时刻,得以体会一下享“清福”的情味……


查看完整版本: [-- 老党员晚年的“清福”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