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防腐之道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0年06月 -> 防腐之道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官伟勋 1990-06-28 23:00

防腐之道

第8版(副刊)
专栏:

  防腐之道
官伟勋
中纪委在开除原铁道部副部长罗云光等人党籍的通报中说:“在革命干部与腐败分子、犯罪分子之间,是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的”。的确如此。
全国解放后,党成为全国范围的执政党,不少同志由普通一兵成长为领导干部,这本是好事。然而,“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在执政和改革开放的条件下,领导干部始终面临着腐败与反腐败的严峻考验。”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拥有权力而又党性不纯丧失警惕的人,总是最易成为“糖弹”密集射击的目标。常言道:“在位的领导客人多”。在众多的客人中,固然不乏为公事为友情而来的人,但有关部门一再公布的数字也告诉我们:“熙熙攘攘”,为利而来而往者,其绝对数字也一直在上升。
当然,历来的“糖弹”发射者也不是毫无选择的。
嘉靖中,孙承恩与礼部尚书徐阶“对巷而居。徐公宾客甚盛,延接不暇,”孙则“下了班”便把门一关,有时还搬把椅子背着太阳(可见屋里没有“暖气”)看书。仆人偷着说:“同为尚书,人家车马盈门,咱相公家鬼也不来,咱们还有啥指望!”孙的耳朵灵,听见了,把仆人叫来骂道:“任凭你们走,留我一个让鬼背去好了!”对于这位孙大人,自然是没人敢提上苞苴自投罗网的。同时代的东平太守许应达看来也是这类人。因其清廉,调走时,“吏民哭泣不绝”,许公晚上住在小店里对仆人不无自豪地说:“为吏无所有,只落得百姓几滴眼泪耳。”仆人叹道:“我的爷,您袋子里一个钱没有,好将眼泪包去作人事送亲友?”许太守不像孙大人脾气大,不但没发火,反而一击掌乐道:“说得妙呀!”
说公道话,在我们这个时代,比孙许更好的官吏,还要多得多。在我认识的许多老同志中,送礼不收,请吃不到,下去检查工作,人家往车屁股上硬塞“小意思”时坚决不要的,我也很见过一些。然而不幸的是,与这种现象相反的现象,也确实不少。不仅不少,在某些地方某些时期,还大有此消彼长之势!
罗云光们的教训告诉我们:越是改革开放,越是要反复重温党的根本宗旨,越是要加强党性锻炼。要“慎独”,更要“慎初”。好人变坏人总有过程。只要是党纪国法所不允许的,就要坚决划清界限,一尘不染,千万不能有“就干这一次,下次不干了”的自我开脱心理与侥幸心理。否则,到“鱼烂而不可复全”之时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明代做过都察院长官的王廷相在接见新任御史时说:他昨天乘轿进城遇雨,轿夫穿了双新鞋,开始时还小心翼翼地循着干净地面落脚。后来一不小心踩在泥水坑里,从此便“不复顾惜”新鞋,不管什么地方都踩下去了。一位御史听了这段话后,说他“终生不敢忘”。这段话的确是很能给人以启迪的。
加强个人修养固然重要,但古往今来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仅靠这一方面还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还要靠群众的监督与批评。群众依法有效的监督,才是最有效的防腐剂。否则,再好的人也容易变坏。一切对人民负责也对自己前途负责的同志,都应自觉主动地欢迎群众的批评监督,并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促进群众对领导干部监督的制度化法律化而努力奋斗。这不仅是爱护干部的需要,更是国家长治久安与兴旺发达的需要!


查看完整版本: [-- 防腐之道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