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白杨的路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0年06月 -> 白杨的路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阳翰笙 1990-06-29 23:00

白杨的路

第8版(副刊)
专栏:

  白杨的路
阳翰笙
白杨从艺已60年了。60年来,在风云变幻、滚滚滔滔的影剧发展史长河中,白杨始终听党的话,不断有所建树,实在难能可贵。
我是1935年在南京认识白杨的,那时她才是个十四五岁的小姑娘,听说她踏进影坛、剧坛已有好几年了。她先是在北平考进了联华影业公司第五厂演员养成所,在那里演过电影;养成所解散后,白杨又参加了左翼剧联领导的文艺团体,演出了一些进步话剧。在南京我看了她参加演出的《回春之曲》、《黎明之前》、《早餐之前》等话剧,觉得白杨出手不凡,前途远大。不久,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二厂经理周剑云来南京,向我打听白杨的情况,恰巧,我与导演过白杨戏的洪深的意见完全一致,于是周剑云决定聘白杨去明星二厂拍电影。白杨向我辞别时,我郑重其事地对她说:上海情况复杂,影剧界五花八门,你演戏、拍电影,一定要看本子,不好的本子,不管给什么条件,都不要去演,不要拍那些低级趣味的东西;要拍有意义的影片,演有意义的戏。白杨深深地向我点了点头。
白杨到了上海,参加主演的第一部影片《十字街头》,一下就打响了。接着白杨又主演了多部进步影片。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白杨年轻时之所以能迈好事业的第一步,关键是她积极追随在我党领导或影响下的进步力量,成了进步文艺阵营中的一名战士。
一个人进步一时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追求进步。“八一三”战火爆发,白杨怀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责任感,参加了影人剧团,从上海出发,将抗日救亡剧一路演到山城重庆。白杨住的是陋室危房,吃的是粗粮,用的是浑浊的江水,与十里洋场有天壤之别。不久,上海的几家影片公司相继给白杨来函来电,愿出巨款请白杨去拍片。但当白杨了解到上海沦为“孤岛”后,电影界的进步力量已大部分撤离,去那里已很难拍进步片时,她马上意识到:自己倘若离开了同仁的事业,民族的利益,擅自出走,去追求个人的物质享受,那恰如孤帆离开了航道,难免会触礁沉没。白杨毫不犹疑回拒了金钱的诱惑,在艰苦的环境中继续进行抗日救亡的宣传演出,又从重庆一直演到成都等地。后来,白杨与沈西苓、沈浮、张骏祥、赵丹、魏鹤龄等一起,应聘进了中央电影摄影场。这是国民党中宣部主办的电影厂,里面控制森严。白杨与进步影人一起,在周恩来、郭沫若等同志领导下,与反动腐朽势力开展了机智、巧妙的斗争。她拒演那些为国民党涂脂抹粉的剧本;拿了“中电”的薪水,去演出针砭时弊、揭露黑暗的话剧。像白杨那样进步的文艺工作者,正是有了正确思想的指导,才自觉地站在党和人民一边,一直立于不败之地。
作为一个艺术家,要想不断创造出美好的精神产品,还得在长期的从艺实践中舍得花大气力,下大功夫。有位熟悉白杨的文艺家称白杨为“傻大姐”,说她无论饰演什么角色,都有那么一种锲而不舍苦苦钻研的傻劲。为了饰演好郭沫若笔下的南后,她一遍一遍钻研全剧,一次又一次去向郭老请教,反反复复对着镜子揣摩表演姿态;为了饰演好《天国春秋》中的傅善祥,她翻阅了不少太平天国的史料,还多次与我研究磋商;为了饰演好《法西斯细菌》中的一个日本女人,她苦苦地回忆,收集所接触到的日本妇女的风俗、礼仪。在重庆话剧运动中,她被誉为四大名旦之一;在上海昆仑影业公司主演的《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影片,轰动全国,饮誉国外。解放后,她又经过不懈的努力,不断取得新成果,被评为建国40年来十大电影明星之一。


查看完整版本: [-- 白杨的路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