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母子·师生·词友——词作家刘薇、王晓岭略记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0年06月 -> 母子·师生·词友——词作家刘薇、王晓岭略记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虞文琴 1990-06-29 23:00

母子·师生·词友——词作家刘薇、王晓岭略记

第8版(副刊)
专栏:

  母子·师生·词友
——词作家刘薇、王晓岭略记
虞文琴
去年9月,北京西山的枫叶还没有泛红,西山脚下却演出了一部红红火火的大型歌舞《风从太行来》。它的脚本撰稿人和歌词作者,就是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的刘薇和王晓岭。
提起这母子二人,在词坛颇有名气。60年代风行全国的《看见你们格外亲》、《老房东查铺》,70年代传遍全军久唱不衰的《走上打靶场》等歌的歌词,就出自刘薇的笔下。而音乐电视片《九州方圆》中的《风雨兼程》、《深圳之夜》,还有《男孩》、《祖国赞美诗》、《唐人街》、《与我同行》等等,则出自晓岭之手。
母子同是词作家,他们先后踏上这条路也都出于偶然。当17岁的刘薇怀着满腔爱国热情,从北京离家出走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时候,她作梦也没想到会成为词作家。1943年,她凭着义愤和直觉写出了生平第一首词《骂阎锡山》。此后,她在成仿吾、崔嵬、沙可夫、丁里等老一辈革命文艺家的帮助下,于战火纷飞中学习诗艺,勤奋写作。几十年来,她创作歌词已逾3000首。
刘薇的儿子晓岭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他在学生时代酷爱数理化,上高中时以作大学习题为乐事。可是,还没等他走进大学考场,“文化革命”的风暴就把他的大学梦吹得无影无踪。直到进入80年代,已经成年的晓岭才步入成人自学成才的大学考场,聊补少年时代的遗憾。就在那读书不能、无所适从的日子里,晓岭悄悄读起能够找到的宋词唐诗。渐渐地,他不知不觉产生了一种冲动——写下心中奔腾的思绪和感情。从那时到现在,他的歌词常常在词坛内外引起骚动,就像风吹过树林,就像石子投入水中溅起或大或小的浪花一样。
从刘薇创作《骂阎锡山》到今天,虽然47年过去,但心却变得年轻了。她热爱生活,喜欢与年轻人交朋友,追求歌词的新题材、新手法,《黑浪花》、《长江,母亲河》、《秋天的时候》等作品在全国创作歌曲评比中陆续获奖。晓岭虽然是子承母志,但他与母亲的艺术风格不同。晓岭不仅在题材、艺术构思上下功夫,还注重提炼现代日常生活口语入词,注重选择生动鲜活的生活细节入词,注重挖掘平凡生活中蕴含的哲理。他的歌词不拘一格:有的清新隽永,有的活泼明快,有的深沉有力。
刘薇曾对我说,她与晓岭常常探讨歌词艺术,有时争论得天昏地暗,有时为找到一个新的角度或想到一个精彩的句子高兴得手舞足蹈。深深的母子情中有着一份浓浓的战友情、词友情。


查看完整版本: [-- 母子·师生·词友——词作家刘薇、王晓岭略记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