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大灾之后思治本——七届人大常委会二十一次会分组讨论侧记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1年08月 -> 大灾之后思治本——七届人大常委会二十一次会分组讨论侧记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晓渡 王谨 1991-08-28 23:00

大灾之后思治本——七届人大常委会二十一次会分组讨论侧记

第4版(要闻)
专栏:

  大灾之后思治本
——七届人大常委会二十一次会分组讨论侧记
本报记者 晓渡 王谨
这本来是讨论丰收的季节,然而委员们却在这里谈论洪水,谈论灾情,谈论人们在抗灾中所表现出来的昂奋精神。
从27日到28日,出席七届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的委员们,用两个半天分组讨论了水利部部长杨振怀、民政部部长崔乃夫所作的防汛救灾情况汇报。大家踊跃发言,说了许多心里话。
    还是社会主义好
“还是社会主义好”,这句话几乎同时可在几个小组会场上听到。这决不是溢美之词或套话,而是人们通过战胜洪涝灾害的事实,从心底发出的由衷之言。
爱新觉罗·溥杰委员抚今追昔,感慨万端。他说,今年我国遭受这么大的洪涝灾害,但灾区人心稳定。这在旧中国,无论是清王朝,还是民国,是不可能做到的。叶叔华委员说,1931年大水灾,受灾区域远不及今年这么大,却死了370万人,是今年因水灾死亡人数的1200倍。李崇淮委员也说,1931年仅高邮一个县就死了7.7万人。那年他由淮阴乘船到扬州读书,经过高邮,只见一片汪洋。而今天在洪灾面前,我们有党的领导,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解放军的抗灾队伍。
许多委员都表述了这样一种见解:在这次大灾面前,真正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只有共产党的领导,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调动全国的力量,只有人民军队才能舍生忘死为人民。他们说,我们中华民族是个伟大的民族,从这次抗洪救灾中看到,海内外华人风雨同舟,一心为祖国,发扬了我们民族的美德。
    这种精神要弘扬
抗洪救灾斗争,显示了我们党、我们国家和我们民族的凝聚力。一些委员在讨论中提出,应该大书特书这次抗灾斗争中的英雄人物和动人事迹,以教育后代。
袁雪芬委员说,上海这次考虑到兄弟省的利益,青浦、金山、松江三个鱼米之乡的县含泪炸堤放水,以大局为重。徐起超委员很感慨地说,在那些日子里,扯皮的不扯了,政令通畅,一呼百应,要什么给什么,在大灾面前,我们的民族精神得到了弘扬。我们要以此为起点,更好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组织恢复生产,发展经济。
许多委员动情地说,当我们的领导人站在抗洪第一线时,当广大基层干部与人民同甘共苦、先人后己抢救人民生命财产时,我们党在洪水中经受了一次战斗的洗礼,许多党员和干部的形象在群众的心目中高大了。人们更加相信党、热爱党。
    治水要治本
经历自然灾害的肆虐,人们对治水的认识更清醒了。
阴法唐委员说,治水防洪太重要了。这次灾情那么严重,损失却减少到了最低限度,正是建国40多年来水利建设发挥了作用。但是也应看到,我们曾有一段时间,对水利建设重视不够。水利建设只靠吃老本不行,要继续增强防患意识,加强水利建设。
何浣芬委员说,今年武汉经洪水检验,干部群众看到了治水的重要。由于武汉以8年左右时间治理了黄孝河,今年受淹的面积只有11.35平方公里,而1984年却有84万平方公里受淹。她还说,武汉周围原有500多个大小湖泊,先后都被围垦或基建填塞,因而减少了对水的调蓄面积,应该引为教训。
许多委员在发言中对围垦湖洲提出了意见,建议今后应注意生态平衡。邹瑜委员特别提出,一定要用严格的法律约束围湖造田、砍伐森林等现象,保护生态环境。他建议把保护生态环境列入学校课本,以对全民进行这方面教育。
“大灾之后,必有大治”。委员们建议,对今后的水利建设要进行全面规划,依法治水,团结治水。林兰英委员说,治水不仅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还要讲科学。只有重视科学技术,发挥科技人员治水的积极性,才能保证各种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提高抗御洪水和防止水土流失的能力。
委员们在两个半天的讨论中有一个共同的心声:这次灾害虽然严重,损失巨大,但广大人民群众从这场抗洪救灾斗争中却看到了还是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看到了人民子弟兵的威力,看到了整个中华民族和炎黄子孙的凝聚力。委员们呼吁,只要把这种精神坚持下去,我们的国家就大有希望,我们的民族就大有希望!


查看完整版本: [-- 大灾之后思治本——七届人大常委会二十一次会分组讨论侧记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