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过年》下乡记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1年08月 -> 《过年》下乡记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李德润 1991-08-28 23:00

《过年》下乡记

第8版(副刊)
专栏:

  《过年》下乡记
李德润
星光闪烁,蟋蟀奏鸣。
伴随银幕上戏剧性情节的展开,阵阵笑声飘洒夜空。
京郊密云县河南寨的广场上,男女老少两千多人,坐着的,站着的,骑着墙头的,密密麻麻,正在兴致勃勃地观看新故事片《过年》。影片导演、编剧、演员此刻就在他们中间,感受他们的起伏情绪,收获自己的耕耘成果。
《过年》是著名中年导演黄健中继《龙年警官》之后的又一部力作,试映中颇受记者和专家好评。影片通过商品经济透视了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矛盾,多层面地反映了今天的现实生活。那些活跃在银幕上的不少优秀演员都在本片中担任重要角色,他们性格鲜明,各展风采。
“反映农村生活的影片,首先应该得到农民的认同,农民是不是喜欢?”正是带着这个问题,广电部总编室和北影厂近日共同组织了这次有意义的活动——他们冒着酷热,驱车百里,把新片《过年》送到农村放映,听取农村干部群众意见。
影片放映一结束,一些眼尖的影迷们便在拥挤的人群中发现了在影片中扮演母亲的赵丽蓉和扮演父亲的李保田。“杨三姐他妈!”“葛掌柜!”……随着这惊奇的喊声,聚来了许多人,一双双热情的手向他们伸过来:“你们演得太好了!”一小伙子追上“钻天豹”——在《过年》中扮演大川的申军谊,激动地说:“我就喜欢看你的戏!不过大川演柔了一点,应该揍你大姐夫(葛优扮演)一顿才解气!”编剧姜一、北影厂宣传处的同志在人群中跟踪“调查”:“你喜欢吗?”“喜欢,挺棒的!”;“你爱看吗?”“挺好看的,演得够意思!”……
10年前,电影局曾带着《喜盈门》、《月亮湾的笑声》等影片到这里征求意见,新华社还为此发表评论员文章《倾听人民的呼声》。10年后的今天,北影厂又把新片《过年》送到这里,县上村里干部群众都很感动。在座谈会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情绪十分热烈:“这戏编得好,演得好,有情趣,反映的生活就好像我们身边发生的事。”一位文化馆的干部话音刚落,一位自称是“标准业余文艺爱好者”接着说:“好像演员都在生活中,不像是在演戏,真实可信,感到是那么回事。不像有些反映农村生活影片闭门造车,跟咱农民生活隔得太远。”一位中年妇女看后觉得“心里酸酸的,不光引人发笑,还引人深思。”“要说意见么,就是反映咱农村生活的好影片太少,希望大家辛苦一点,多拍点好影片,前一阵子武打片太多,都让人腻味了!”好几位农民都这么说。
发言正在热烈进行中,突然电话铃响了,找赵丽蓉。只见赵老师满面笑容,连声说:“谢谢,谢谢你们的一片热情!”她放下电话告诉大家:“一位在4公里之外的女青年说她和许多青年朋友昨晚都看了电影,都觉得好,影片里出现那么多他们仰慕的优秀演员,使他们大饱眼福,太高兴了,欢迎大家到他们村里去……”就在这时,一位老农民闯进来,要求说几句话。“您演得太像了,你那《杨三姐告状》我是百看不厌。”他有些拘束地站在赵丽蓉老师面前,开始了一段有趣的对话:“您今年多大岁数?”“63。”“我也63。”;“您几月生?”“2月,那年闰2月。”“我也是2月,对,那年闰2月。”;“2月几日?”“12日。”“我也是12日。”真是太巧了,逗得满屋人大笑。“那么谁个高,谁为长”有人风趣地插话。“我叫您大姐”老农民抢着说。“贤弟!”赵丽蓉握着老农民的手:“欢迎你上北京找大姐来!”屋里又荡起一片笑声……


查看完整版本: [-- 《过年》下乡记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