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东风”送来了什么?——二汽集团启示录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1年08月 -> “东风”送来了什么?——二汽集团启示录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艾丰 1991-08-30 23:00

“东风”送来了什么?——二汽集团启示录

第1版(要闻)
专栏:

  “东风”送来了什么?
——二汽集团启示录
本报记者 艾丰
    内容提要
怎样认识企业集团?有10年历史的东风汽车工业企业集团,为人们提供了重要启示:一、着眼于发展生产力;二、着眼于政企职能分开;三、着眼于计划和市场的结合;四、着眼于大企业和地方经济的融合,是组建和发展企业集团的要义。                
企业集团,是新事,大事,也是议论颇多的事。
在这方面,建立于1981年、以我国第二汽车制造厂为核心的东风汽车工业联营公司(简称“东风集团”),以其10年的实践,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大块头、大气魄、大作用
“车到山前必有路,无路也有东风车”。东风集团的这句“广告语言”,气魄可谓大矣。
气魄大,首先来自“块头”大。东风集团现囊括306个企业,辐射28个省市自治区,职工30万人,固定资产(原值)61亿元;年产卡车能力18万辆,销售收入100亿元,利润超10亿元。东风系列产品有184种,目前中型卡车销量约占全国60%。
这个集团走过了“生产联合”、“经营联合”、“资产联合”三个阶段;而今形成了核心层、骨干层、协作层三个层次;现正实现着“三级跳”发展规划。
“东风”的作用,人们见仁见智。但有三点不可低估:一,搞到现在的规模,靠集团比靠二汽自己单干,至少节省国家5亿元的投资。二,我国汽车工业散、乱、差的问题,多少年来,许多人为之头疼,而东风集团则为解决这个问题趟出了一条路子。三,为我国企业集团的发展提供了可贵的实践经验。
    “替天行道”:大笼屉做大蛋糕
东风集团怎么“冒”出来的?
一些人这样介绍:二汽在70年代末投产后,为更好地占领市场,就要加强售后服务,就要在全国设立维修点,就要多准备配件。为不影响整车生产,于是便搞起了零部件联营厂。集团由此起步。
当时的二汽领导人黄正夏等同志回忆:搞集团主要是着眼于中国汽车工业的社会化专业化改造,为实现中央领导同志的多年宿愿包括被称为“中国汽车工业奠基人”的饶斌的宿愿,做一探索。还有,当时处于调整之中的地方工业,也遇到了“下马”的困难,能不能用集团的办法把它们救活?这两件都不是二汽份内之事,故当时有人褒贬兼而有之地说这是“替天行道”。
现任厂领导陈清泰、马跃等同志则侧重理论分析:没有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的提出,没有市场观念的确立,没有企业自主权的扩大,没有国外经验的借鉴,很难想象会有“东风”;过去自我膨胀成了企业发展的唯一途径,而用企业集团的方式进行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不仅效益好,还能减少社会震动,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初看众说纷纭,实则惊人一致,一句话:集团是适应现代化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诞生的。
人们都清楚地记得,邓小平同志1980年视察二汽时就肯定了这种做法。他说,应当这样搞,打破“小而全”,并注意保护竞争,促进联合。像一汽二汽这样的大厂,应当作为中心,带动几个省搞专业化协作,把专业公司组织起来。——他点出的核心问题,就是发展生产力。
可以说以后在集团发展中的一切措施和提法,诸如二汽技术的扩散,“联合不改组,等于白辛苦”的口号,“三不变”到“三突破”,等等,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的。
“把蛋糕做大”,既是改革的最终目的,又是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不是说凡要做大蛋糕都要用“大笼屉”,但在不用“大笼屉”就不能很好地把蛋糕做大的场合,集团就是必需和必然的了。生产力根据,是企业集团的第一要义,“替天行道”者,替生产力开道也。
    “四有利”:从条块分割中解脱
条块分割的弊端已经说过多少遍,解决的办法也用过多少种。政企职能相对分开之难,难在企业从条块分割中解脱。
“东风”起家时有这样一点小的曲折。开始他们先到一些地方领导部门去“游说”,大家都说好,但行动迟缓。“块块”有顾虑:是不是从我手里夺走企业?我的产值,我的财政收入,又将如何?如此等等。后来他们改为“自下而上”:先找企业,谈妥了条件,再去找地方领导,结果很顺利。“自由恋爱”到底比“包办婚姻”有生命力,因为它有“爱情”基础。“爱情”者,共同的经济利益也。
只是企业彼此“相爱”还不行,还要侍候好“公婆姑嫂”。于是他们鲜明地提出“四有利”原则:必须对国家有利,对地方有利,对核心企业有利,对协作企业有利。
企业被集团“联”走了,地方的利益从哪里来?请看:
云南汽车厂,联营前是亏损大户,1981年亏损118万元。可到了1989年,产值增到当初的13倍,利润增到1771万元。上交税金由8万多元增加到800多万元!背不动的包袱变成了“存钱罐子”,地方何乐而不为呢?还有新疆汽车厂、杭州汽车厂、柳州汽车厂……都是类似情况。
怎么会都有利呢?道理很简单,蛋糕做大了,大家都能多分。集团能够冲破条块分割的基础原因就在这里。有人幽默地说,这叫用“利诱”冲破“威胁”。聪明的“条块”终究会明白恩格斯在其名著《反杜林论》中说的这样一段话:“经济利益是目的。目的比用来达到目的的手段要‘基础性’得多;在历史上,关系的经济方面比政治方面同样基础得多。”仅仅对条块分割谴责是不够的,应该寻求在经济上比它更有魅力的东西。新牙长起来才会顶掉旧牙。
    一个纽带:联结着两个系统
一位经济学家说,企业集团是大企业联系中小企业的纽带。
还有一个纽带作用强调得不够,那就是它可以成为联结国家大企业和地方经济的纽带。
二汽所在的十堰市,是因建汽车厂发展起来的典型的移民城,它的80%的工业产值与二汽相关。不仅如此,二汽还辐射到附近的郧阳地区、襄樊市,更向东延伸到武汉,形成着我国的一个“汽车带”;地方经济由此增添了巨大的活力和潜力。没有东风集团,落后的鄂西北是不可能想象有今天这样的发展的。
东风的联营厂,也带动了当地的企业。云南汽车厂的当地配套产值由100万元增长到3500多万元;新疆汽车厂的配套产值由0增到2700万元;杭州汽车厂在当地的配套企业有67家,产值4895万元。整个集团带动了地方工业发展,仅湖北省配套产值就有12亿元之多,可见对地方经济带动力之大。
说“带动”,不如说是“互补”。企业集团这种形式,正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大企业和地方经济融合在一起了,不仅是在“高风格”的范围内,更是建立在经济规律的基础上。经济问题最终是要靠经济手段来解决的。
    “中介体”:计划和市场的结合
企业集团在我国经济新体制中的重要地位,还表现在这样一点上:它是计划和市场结合的一个重要载体。
陈兴泰讲了这样一个有意思的事例:1990年,原来计划下达的卡车产量是14万辆,后来由于市场疲软,再按照这个计划生产就会造成更多的积压,于是,他们根据市场的变化,把产量调整为12万辆。这时地方厂由于要上产值,盲目生产的势头不减。可是,汽车的底盘是由二汽供应的,它们想大上也上不了。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双向调整的过程,集团按市场信息调整了计划,又用计划制约了盲目生产。
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结合的困难在于实施。国家宏观计划如果直接面对众多的地区、部门和数十万企业,且不说它难以实实在在地“罩住”,而且在落实当中,很容易管住大的企业而漏掉小的。市场调节的作用,由于价格体系的问题,由于条块分割的阻隔,难免失灵和盲目。大的管死,小的盲目,两种情况往往并存。如果有一个“中介体”,计划和市场都可以直接作用于它,而它又主要按经济规律做出反应,情况就要好得多。从行业上看,企业集团就是这样一个“理想的选择”。
产业结构调整,集团所起的作用可能更大。一些人举出这样的事实:为什么国家要控制轻型汽车的布点总是控制不住,而卡车却很少有人盲目上马?因为卡车生产已有一汽、二汽两大集团。产业结构调整必须与企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国家把这个任务交给了集团,又放活了集团。
感谢几代二汽人创造性的实践和仍在进行的探索。研究“东风”和其他一些集团的经验,将使我们的脚步更少踏入“误区”。我们要说:
“企业集团,祝你一路平安!”


查看完整版本: [-- “东风”送来了什么?——二汽集团启示录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