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在苏北灌溉总渠上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2年09月 -> 在苏北灌溉总渠上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白原 1952-09-26 00:00

在苏北灌溉总渠上

第2版()
专栏:

在苏北灌溉总渠上
本报记者 白原
从江苏的扬州出发,沿着运河往北,走进淮河流域的下游地带。右边是一片绿荫掩映下的稠密的乡村和美丽的田园,左边是一望无际的湖水。淮河的中游经过洪泽湖,在这里又流进宝应湖、高邮湖和邵伯湖,倾泻着奔腾的流水。打开治淮工程计划的地图,人们就可以看见:在这里,将要穿过高邮湖和邵伯湖建筑一条淮河流入长江的水道。将来这条水道建成以后,整个一片湖水都将从这条水道里流干,湖底将被开辟成一百五十万亩肥田。如果不是面对着工程计划的地图,如果没有近年来许多伟大工程的先例,那么人们站在湖边,望着那一片茫茫的湖水,望着那些好像一片片小树叶一样在天边飘荡着的帆船,听人们述说这样的事情,就如同听神话一样。今天,在我们祖国的伟大建设当中,多少汪洋变成了平地,多少平地和山岳凿成了江河,多少飘流的人们建立了永久的家园!
离开这一带湖水,再往前走,在距扬州二百五十多里的淮安县,我到了苏北灌溉总渠上。这是一条完全用人工挖成的三百四十里长的河流。参加这个建设的人前后一共有一百三十万,仅仅经过约半年的时间就完成了整个渠道工程。渠道从洪泽湖边的高良涧起,向东经过淮阴、淮安、阜宁、滨海四个县境,在黄海边的扁担港通到黄海里去。它不仅可以引洪泽湖的湖水灌溉苏北平原二千五百万亩田地,以及在洪水暴发时排泄淮河从中游拥进洪泽湖的洪水,而且还可以通航。这是一条美丽的河流。几百里滔滔的流水,在天空下闪耀着人民的劳动和智慧的光辉。在这一片宽广的土地上,人们第一次产生了永久的乡土的感情。
我沿着灌溉总渠的堤岸漫步走着。这时正是初秋。在两岸的乡村里,响着一片蝉的鸣声和班鸠的啼声。稻田里,稻子都开始黄熟了。这是准备秋收的季节。可是灌溉总渠两岸的农民,这时却在匆忙地犁耕着。过去,这些土地因为年年被洪水淹没,长久地没有犁耕过,上面长满了一片一片的青草。自从今年四月里灌溉总渠修好以后,人们就开始不停地犁耕着这些土地。一块块黑色的泥土从犁头上翻过来,湿腻腻地闪着油光。我走下堤岸的斜坡,
一直往村子里走去。这是淮安城西南边的一个区,叫盐南区。在这里,整个区都是一片低洼的土地。过去,土地年年被洪水淹没,使得人们对它失掉了希望。在播种的季节,人们用手或者什么棍棒随便在地上翻翻,就将种籽撒到地里去。凭着这一片肥美的土地,就这样庄稼也长了出来。可是眼看快要收割的时候,一场洪水又把已经成熟的庄稼都淹没了。土地被水淹着,一直到秋后也不退。人们看着种麦的季节快要过去,就把种籽撒到水里去,怀着最后的一点希望,希望来年水退了,也许麦子还会长起来。最后看着一点点希望也没有了,人们就一群群地抛弃了自己的家乡和田地,到遥远的异乡去四处流浪。现在,当你走到这些乡村里去,还可以想见当日的景象:无数纵横交错的流水,流成了一道道小河,布满在这一带的土地上。在那些穿过乡村的小河上,架着七、八尺甚至一丈多高的独木桥。战兢兢地从这些独木桥上走过去,你就会想起来,在那些长久的灾难的年月里,不知有多少人在这里流过眼泪!可是那些日子终于过去了。广大的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用自己的双手建立了永久的家园。他们把汪洋变成了平地,又从平地上开凿了河流。流水驯顺地围绕着乡村静静流着,蝉的鸣声和班鸠的啼唱也变成了欢乐的声音。
跨过弯弯曲曲的小河,我在一个村子里走到一个农民的家里去。这个农民的名字叫许寿永,是村里一个互助组的小组长。在淮安城里,我就听说今年他们互助组的生产很好。我想请他把他们生产的情况告诉我。可是话还没有说下去,他就拉着我往外面走。“你看看!”他指着村边场里堆着的那些小山一样的麦秆垛叫我看。接着他又引着我走到一条小河的岸边,那是一排整洁的猪圈。每一条猪占着一间,在圈里分居着。“你看这肥猪,长得多肥了呵!”许寿永告诉我,这些猪,都是他们在去年和今年参加建设灌溉总渠的时候,用所得的工资买来的。才买了几个月,可是一只只都长得这么肥了。在小河对岸,一匹高大的枣红马正在树荫下站着乘凉。这是互助组的马。据许寿永说,此外还有两头大犍牛,都是过去用人民政府发的农贷买的。在解放以后,没有治理淮河以前,这个地方还是年年被水淹,每年都得靠政府发农贷或用其他办法来救济。可是今年麦收以后,他们把政府过去所发的五年的农贷一下子都通通还了。
这时已经是中午。我和许寿永一边谈着,一边回到他的家里去。他的妻子从锅里捞出一大碗挂面端到小棹子上叫我吃。原来他们都已经吃过中饭了。这是我和许寿永出去的时候,他的妻子特地煮来招待我的。我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就问:“那里来的挂面?怎么不留给孩子?”“自己做的,有的是,……”许寿永一边说着,一边坐下来向我述说他们一家人今年的生活。他们一家三口人:许寿永夫妇和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今年夏季他们所收的庄稼,折合麦子一共二千二百四十斤,还了五年的农贷八百三十二斤,交爱国公粮六十一斤半,剩下一千三百四十六斤半。以每人每月的生活用六十斤计算,也够他们用七个多月。
吃过了饭,我准备走了。许寿永送我走到村外。沿着小河,他指点着我看他们的庄稼地。一片已经开始成熟的稻子正追赶着那临近收割的时间成长着。许寿永说,这一片地,过去因为遭水淹,都是被人抛弃了的,今年才开始种起庄稼来。在村边上正要分手的时候,许寿永又突然拉着我的手顺着刚才走过的小河往回走,好像要告诉我什么秘密的事情一样,对我说:“你来看看这里,……”原来在村边的一段小河上,他们在两头用土堵起来,在里面养了许多鱼秧子。我们站在岸边上,从田野上吹来的微风轻轻吹动着水上的波纹。“真不怕水来冲走了?”我问。“不怕了。你看,那不是?”许寿永拔了几根草叶丢到水上,让我看一群游过的鱼秧子。那些在水里飘游的鱼,也是第一次在过着安定的生活,毫不怕人地一时潜到水里去,一时又浮到水面来,在柳荫下的水面上吐着一个个小小的水泡,闪闪发光。
离开了许寿永和他的村子,我又越过一片田野,走在灌溉总渠的堤岸上。中午的阳光照着灌溉总渠的宽阔的水面。一列长长的帆船沿着灌溉总渠在航行。它们载着各种建筑工程的器材,正在准备着建筑渠道的涵洞,以便开始从灌溉总渠里引水来灌溉两岸的田地。靠近一个渡口的旁边,一个农民用一根长长的竹竿撑着一只小船,正在水上赶着一大群鸭子渡过对岸去。驾过来的帆船的船夫不知对他说了一句什么,两个人都哈哈地笑起来。我好像听见他们是在说着:看我们的祖国呵,多么美丽的祖国!(附图片)
从水闸上看苏北灌溉总渠
洪泽湖边的苏北灌溉总渠进水闸


查看完整版本: [-- 在苏北灌溉总渠上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