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福纯 |
1991-11-26 00:00 |
丰沙线上的“钢轨医生”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光彩一页
丰沙线上的“钢轨医生” 提起铁路职工,许多人只会想到候车大厅里的服务员、车厢里的列车员,却不会想到在线路上默默工作着的探伤工。然而,就是这些探伤工,一次次地发现钢轨、道岔“内伤”,保证钢铁大动脉的畅通。钢轨经过长期使用,过于疲劳,易出现裂纹,导致断裂。另外,制造时化学药剂搅拌不均,也可能在钢轨里形成内核,经过列车冲击,逐渐向外扩展,最后造成断轨。 北京铁路局三家店工务段探伤组的26名探伤工,负责丰(台)沙(城)这段路线383公里钢轨和517组道岔的探伤任务。由于地形复杂,线路曲折,单是涵洞和桥梁就是145个,加上年设计能力2000万吨的线路上要通过6000多万吨的运量,更使他们的探伤工作增加了难度。 为了消除事故隐患,他们每天带着几十公斤重的探伤仪,徒步检查十几公里。冬天是一口冻馍一口凉水,夏天得忍受蚊虫咬,牛蝇叮,情况紧急时还得住在山里。据统计,他们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沿着钢轨一寸寸探伤,共发现1万多根重伤钢轨,来回沿着线路探伤的里程,相当于绕地球几圈。 北京铁道报 张福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