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三权制衡的失灵——诺思出书引起的思索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1年11月 -> 三权制衡的失灵——诺思出书引起的思索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宫文 1991-11-30 00:00

三权制衡的失灵——诺思出书引起的思索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随笔

  三权制衡的失灵
——诺思出书引起的思索
宫文
诺思出书了,厚厚的一本,讲的是一个“美国的故事”。
这位5年前轰动一时的“伊朗门”事件的核心人物终于说出了事情的真相:前总统对这一违法的秘密活动一清二楚,因为“他得到有关同伊朗和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两方面打交道的定期汇报”。
其实,对此人们早有所料,不过是谁也没有公开说出口罢了。直到诺思出书之前,由于与事件有关的重要人物守口如瓶,因此,似乎成了一个谜团。不久前,特别检察官宣布撤消对诺思的起诉后,加之前总统早已卸任,事过境迁,人们大概以为,“伊朗门”事件的调查已翻过了最后一页,个中真情将成为千古之谜。
孰料到,事隔不久,诺思却把真相全盘托出。尽管法律上不再起什么作用,但人们却从中看到美国所一向标榜的三权分立的所谓“民主政体”露出了它的破绽。
美国向伊朗出售武器以换取人质,并把所得款项资助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按理是违反了武器禁运法的,违背了不准援助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的禁令。而且,全部活动是背着国会干的。因此,秘密一泄漏,美国国会和舆论反应十分强烈。白宫乱作一团,民主党控制的国会更是借机对政府进行猛烈的攻击。于是,名目繁多的调查机构相继成立,大有不追查个水落石出决不罢休之势。舆论惊呼白宫面临“水门”事件以来最严重的政治危机。有些美国舆论甚至认为,“伊朗门”事件从性质上讲比“水门”事件更为严重。
某些美国政界人士经常夸赞所谓三权分立的制度。行政、立法、司法三权的互相制约似乎能确保谁也别想独断专行,尤其是可防止行政部门的违宪行动。现在,联系“伊朗门”事件回过头来看看美国政体的这一微妙的权力制衡机制的作用,人们不禁会哑然失笑。
国会两院的特别调查委员会和特别检察官花了好大的力量进行调查的重点,就是总统是否知情和作何指示。可是调查进行了3个月,举行了41天全球瞩目的听证会,查阅了320万份文件,花去纳税人2000万美元之后,除了只抓住几只“替罪羊”之外,声势浩大的调查、审讯只落得个虎头蛇尾,不了了之。
诺思的书不仅证实了前总统是深知其事,而且有人还告诫诺思“要开脱总统”。前总统本人也打电话给他:“你必须懂得,我真的不知道这件事啊。”白宫高层人士还决定,“连掩盖真相的一丝暗示也不准泄露。”于是,诺思销毁了大量文件,其中包括有关向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提供军援的呈递总统的备忘录。
在这场闹得不亦乐乎的风波中,立法、司法部门眼睁睁地受人愚弄而无力“制衡”。你要总统作证吗?总统可以提供他作证的录像,当然这些录像带是不会泄露天机的。你要总统交出日记本吗?总统可以交出经过筛选的一些本子。你要证人吗?证人一个个装聋作哑。谁还能奈何得了!
舆论曾把“伊朗门”的调查和审讯称为一场“政治剧”。现在,这出喧闹一时的戏已拉上帷幕。当这个“美国的故事”讲完的时候,人们也许对被吹得神乎其神的权力制衡机制的限度,增加一点新的知识。
诺思总算在事过境迁之后道出了事情的真相,这当然也费了心机。对他个人来说,他也可以从他的“美国的故事”中捞一笔可观的稿酬。


查看完整版本: [-- 三权制衡的失灵——诺思出书引起的思索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