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三个没想到”说明了什么——临沂地区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调查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1年04月 -> “三个没想到”说明了什么——临沂地区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调查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沈永社 杨建平 朱英刚 李清泉 蒲淳 1991-04-29 23:00

“三个没想到”说明了什么——临沂地区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调查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三个没想到”说明了什么
——临沂地区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调查
沈永社 杨建平 朱英刚 李清泉 蒲淳
1990年秋末冬初,当山东省委发出通知,要求在全省农村集中开展一次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时候,临沂地区的一些干部群众曾经有过种种疑虑和担忧。然而,3个月后,随着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展开和深入,在对这次活动进行回顾总结的时候,疑虑和担忧变成了“三个没想到”:“没想到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会发动得这样广泛深入!没想到农村干部群众接受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热情这样高!没想到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对农村各项工作会产生这样大的推动力!”
临沂地区的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是从去年11月下旬全面铺开的。随着19270名宣讲队员背着行李进庄入村,近千万农民很快被发动起来,社教成了家喻户晓、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3个月里,仅县乡党政负责同志就向群众宣讲近2万次,宣讲队员、先进人物的宣讲和报告更有10万次之多。群众受教育面达85%,农村党员、干部受教育面在95%以上。许多村庄出现了动人场面:病弱的老党员坐着手推车到会,上千名村民在寒风中听课,领导干部和群众即席问答,老农民主动上台忆旧抚今……。许多村庄宣讲队员的住处每天晚上都挤满了人,畅谈到深夜。就连一些平时不大关心政治的人也受到感染和吸引,到会听讲的越来越多。干部们感慨地说:“这样广泛的发动,这样热烈的情景,这样强烈的反响,已经好多年没有见过了!”
临沂地区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调动了农村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全面推动了农村的各项工作,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成效:进一步增强了革命老区干部群众对党的深厚感情,坚定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加深了对党的现行政策特别是深化农村改革的理解,双层经营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增强了;社会治安和社会风气有所好转,促进了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农村各项工作有了新的起色,一大批过去难以解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加强了以农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为做好农村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机关和干部作风的转变。   当然,目前农村存在的诸多问题,不可能通过一次社教活动完全解决。临沂地区的社教活动也存在不平衡的情况,少数单位重视不够,工作简单粗糙,未能取得预期效果。但从总体上看,临沂地区的社教活动在短短3个月内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这并非偶然,除了有过去工作的坚实基础和临沂地委对这次社教活动高度重视的原因之外,他们采取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一、加强领导,明确政策,始终把握思想教育的方向。
开展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面广量大,政策性强,又是多年未曾有过的大动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为了使这项工作深入、健康、扎实、有效地开展起来,临沂地委领导在社教开始前,就在县乡农村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他们察觉到,当前在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必须注意防止三种倾向。一是防止农民产生又要“归大堆”的误解,影响农村稳定;二是防止重蹈过去政治运动中整人的覆辙,干部借机整群众中的“茬子头”,群众借机整干部中的“土皇上”,偏离教育方向;三是防止陷入到清理财务等疑难问题中,削弱宣讲效果。为此,地委做出了三个基本估计:第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区农村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基本上是满意的,农村改革只是完善的问题,现行政策不能变。第二,全区农村基层干部绝大多数是好的,思想、作风不纯的是少数,必须把广大农村基层干部作为社教的依靠力量。第三,农村中确实存在着财务、政务等多方面的问题,但最紧迫的还是干部群众的思想觉悟问题,必须把思想教育和解决思想问题放在首位。依据这样的基本估计,临沂地委提出了这次社教的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强调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把巩固农村稳定、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作为社教的出发点。指出这次社教与60年代的“社教运动”有着本质的区别,必须坚决执行省委提出的“三为主”、“两不整”、“两不变”,即:以思想教育为主、正面教育为主、自我教育为主;既不整干部也不整群众;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不变,党在农村的一系列现行政策不变。不能期望值过高,把所有问题都纳入社教中来解决。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能马上解决的马上解决;不能马上解决的,在做好解释工作的前提下,放在集中教育后期,由当地党政组织按正常程序和渠道处理。
    二、突出特色,分类指导,牢牢抓住思想教育的重点。
为了使社教活动联系临沂实际,有自己的特色,临沂地委注意了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弘扬沂蒙精神的有机结合。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人们的社会主义觉悟,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这也正是沂蒙精神在新形势下的延续。因此,地委把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作为深化弘扬沂蒙精神活动的有力措施,把学习宣传沂蒙精神贯穿于社教活动的每一个阶段,使二者互相促进。一方面通过社教宣讲,加深农民对党对社会主义的感情,并促进其在理性上的提高;另一方面通过树立和宣传弘扬沂蒙精神的先进典型,使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形象化、具体化。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弘扬沂蒙精神的结合,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在这次社教中,临沂地区各级党委在摸清思想、组织、经济状况以及其他突出问题底子的基础上,确定重点,分层次施教。从不同村庄来看,对经济发展较快的村,重点进行改革开放和党的富民政策是他们生活水平提高的根本原因的教育;对经济落后的村,重点教育农民相信社会主义制度是他们脱贫致富的根本保证。从干群关系来看,针对一些党员干部缺乏事业心,重点教育他们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针对一些群众在党风问题上的不满情绪,重点教育他们从整体上认识党,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从不同职业来看,对个体户、私营企业主,重点进行党的个体经营的政策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对乡镇企业职工,重点进行职工主人翁责任感教育。从不同年龄来看,针对一些老党员、老农民对现行农村政策的疑虑,重点进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针对一部分青年缺乏理想、法制观念淡薄,重点进行理想教育和法制教育。
    三、强化宣讲,有的放矢,在解决思想问题上下功夫。
开展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既要解决思想问题,又要解决实际问题。首要的是解决思想问题。因此,临沂地委把强化宣讲、提高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作为社教的中心环节来抓。首先是认真编写宣讲教材。为了使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全面理解社会主义,临沂地委和各县市十分注意教育的系统性,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到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性,从深化农村改革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从民主法制到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从计划生育到资源管理,都纳于宣讲范围。各县市都结合实际情况,把省里编写的宣讲教材具体化,编写出结合本县市实际的教材,有的县还围绕每个专题,编写了一些辅导材料。社教宣讲队员再根据所在乡村的具体情况,穿插一些生动的事例,既不照本宣科,又不就事论事。一位县委书记归纳出搞好宣讲的三点体会:一是拉庄户呱,用生动的语言把大道理讲活;二是摆身边事,结合农村实际把大道理讲实;三是抓住“热点”,把大道理讲透。其次是建立一支有水平的宣讲队伍。临沂地区及所属县市在组织宣讲队时,强调要选派具有一定政策水平和农村工作经验的干部做骨干,领导干部要有一定比例。同时,根据各村存在的具体问题,对口派遣干部。为了提高宣讲队员的认识水平和讲课水平,各县市都对他们进行集中培训,一些乡镇还在宣讲队进村前向他们详细介绍了当地的情况。为了保证宣讲效果,队员们在宣讲前认真备课。费县朱田乡在每个专题开始前,先由县委党校理论教员和有关部门的干部对驻村宣讲队员和乡村干部示范宣讲,然后再由他们回到自己所包的村对村民宣讲。沂南县蒲汪乡在乡党校成立了社教教研中心,宣讲队员集体备课试讲,再选出试讲效果好的同志逐村向群众宣讲。许多同志在宣讲中注意辩证施教,忆旧社会的苦,不联系具体人和事;对比改革前后变化,不全盘否定前三十年;讲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农村阵地,不违背党的有关政策;讲党的伟大、光荣、正确,不回避个别干部的腐败行为。县市乡镇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宣讲,可以直接摸到群众的脉搏,掌握社教情况,激发宣讲队员和农民群众的积极性。
    四、形式多样,方法灵活,使思想教育深入人心。
对农民的教育,形式上必须贴近农民,这是保证思想教育实效性的重要环节。临沂地委要求宣讲工作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形象生动的事例、通俗的群众语言,使教育内容为受教育者乐于接受。在具体教育形式上他们注意了四个方面:
其一,继承沿用我们党在长期思想政治工作中形成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如采用回忆对比的方法,请“三老”(老干部、老党员、老农民)讲“三史”(革命斗争史、村史、家史)进行新旧社会对比,说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采用正面灌输的方法,利用广播、录像、宣传栏、黑板报和展览等宣传形式,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建国四十年的建设成就和十年改革的巨大变化,以形象直观的视听形式,灌输给农民,增强了教育的感染力和渗透力;采用典型示范的方法,利用沂蒙老区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大批先进典型的优势,注重列举农民身边的先进典型,形象地说明什么是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增强了教育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其二,鼓励和引导农民进行自我教育。一些村庄在集中宣讲之后,按村民小组或党员联系户进行座谈讨论,使农民互相交流、共同提高,防止“听过就完事,水过地皮湿”的现象。许多县乡组织了由先进模范人物组成的农民宣讲团进行巡回宣讲,让农民中的典型现身说法,讲者实在,听者亲切。许多乡村尝试建立村民档案,并配合开展评选“文明户”的活动,提高了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能力,促进了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化。
其三,集中教育和分散教育相结合,扩大思想教育的覆盖面。各县乡在社教的过程中,采取措施保证到课率,使受教育的范围“纵到底,横到边”,不留“死角”。有些地方尝试使用了教育义务工的办法。临沂市在抓对流动人员的宣讲时,各乡镇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分行业归口组织实施。由工商所、税务所组织个体工商户,农机、交通管理站组织拖拉机手,医院组织村庄医生集中学习,效果很好。沂南县采取“四补”措施,对老弱病残不能参加集中上课的“床头补”;对在农田水利建设工地劳动的“地头补”;对个别临时外出没有参加学习的“饭后补”;对外出务工经商的“灯下补”,使社教家喻户晓。
其四,用文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使思想教育丰富多采,寓教于乐。地区组织了《暴风骤雨》、《红日》等85部革命传统影片到各村巡回放映。电视台播放了《九间棚的故事》、《放歌沂蒙》等褒扬先进典型、讴歌沂蒙精神的专题片。各乡村大多成立了文艺宣传队,“乡乡有舞台,村村有歌声”,就地取材,自编自演文艺节目,把社教的内容用通俗的文艺形式表现出来,农民喜欢看,看得懂,记得住,在娱乐中接受了思想教育。
    五、“虚”功实做,一抓多促,让思想教育的成果在实际工作中得
  以体现。
由于前些年思想政治工作被淡化、“虚”化,许多同志担心这次社教“开会难集中,宣讲空对空”;不少干部也不知道怎样做才能使思想教育收到实效。针对这种情况,临沂地委在全区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安排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虚实结合”、“一抓四促”的要求。这有两层涵义:一是把思想教育工作做深做透,解决思想认识上的问题,真正通过教育使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对下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深理解;二是把思想教育和农村各项具体工作结合起来,通过抓思想教育,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村改革的深化,促进村级组织建设,促进党风、民风和社会治安状况的根本好转。虚实结合就不能回避群众反映强烈的干部工作作风和财务等热点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多做建设性的工作。为了不影响宣讲,一些乡镇成立了组织整顿、财务清理、社会治安三个班子,专门进村解决这些方面的问题,使宣讲队能够集中精力进行思想教育。一些县、乡在制订社教的验收标准时,对干部群众的受教育面、组织建设的状况、生产发展的规划、为群众办实事以及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方面的效果都提出了量化的要求。各县市乡镇注意把广大农民在社教中激发出来的觉悟和热情,及时引导到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去,在宣讲之后相应组织活动,掀起冬季农田水利建设的热潮,开展财务清欠和公物还家,推动计划生育和移风易俗,发扬互助友爱的新风尚,同时在生产、生活上为农民办了一大批好事实事,使农民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集体的温暖。
从临沂地区的经验看,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无论从哪个方面入手,其实际效果都应该在四个方面得以体现:一是“脑子”,就是要解开农民头脑中的思想疙瘩,使他们的社会主义觉悟得到提高;二是“班子”,“给钱给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党支部建设好了,就可以带领农民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三是“路子”,帮助农民找到脱贫致富的路子,调动他们发展生产、壮大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四是“果子”,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作为一项综合性的建设,其效果应该在两个文明建设中体现出来,促进农村的各项工作。有了这种促进,社教的成果才能巩固得住。


查看完整版本: [-- “三个没想到”说明了什么——临沂地区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调查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