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山间的彩虹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1年02月 -> 山间的彩虹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刘芳 张春明 1991-02-28 00:00

山间的彩虹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在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

  山间的彩虹
刘芳 张春明
天色朦胧,雨雾茫茫。1985年初春的一个早晨,河北省兴隆县偏岭子村党支部书记张印清向村部走去。他的家住在尖山屯,离村部有一段路,中间隔着一条水深流急的洒河水,必须趟水才能过去。
张印清刚到河边,只见一个小伙子背着一名妇女,冒着风雨,踏着没膝深的水艰难地朝河岸走来。原来是住在偏岭屯的青年农民高显志背他妻子去乡供销社上班。小高说:“我这样天天背她过河已经整整6年了。”正在这时,不远处传来小孩的哭叫声。张印清举目望去,河的上游还有10多个娃娃也由父母背着过河去对岸上学。望着一个个远去的背影,内疚油然而升,他感到欠了群众一笔债……
那是1985年4月的一个夜晚,全村72名党员一致推选张印清担任党支部书记。那一对对期待的目光,那一双双信任的大手,在他的眼前浮现着。看到眼前的情景,张印清痛下决心:得为群众修座桥!他快步趟过河水,赶到村部,在偏岭子村新改选的党支部第一次支委会上,他提出了修桥的想法……
人们常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张印清上任的第一把火就从修桥上点起来了。缺少资金,他就和其他党员一起带头集资。全村群众在党员的带领下求亲告友,多方求援,千方百计地筹措资金,终于凑齐了一笔款。
资金并不能解决所有的困难。他虽然求人给画了建桥的图纸,却没有指导施工的技术员。他就和本村的木匠、瓦匠一起按照图纸,反复琢磨;没有测量仪器,就用脸盆盛上水测水平、定方位。他把整个身心都投入到了这座桥上。在建桥的100天里,他始终坚持在施工现场。有一天深夜,正在河中间开挖第六号桥墩的基坑时,刚挖进两米多深,就塌了方。每停工一小时就要损失200多元,真是时间就是金钱。在这关键的时刻,他冒着刺骨的寒风,第一个跳进了没腰深的冰水中,用双手抠泥沙,搬石头。在他的带动下,共产党员张作普也跟着跳了进去。他们不顾个人安危,硬是在冰水中鏖战了4个多小时,终于清除了泥沙碎石,保证了正常施工。但他们二人却被冻得像木头人一样。
在建桥过程中,由于缺资金,缺技术,缺经验,每前进一步,都要遇到许多不可想象的困难。他的眼熬红了,身体消瘦了。在那些日子里,他一共掉了12斤肉,拔掉了三颗牙,硬是同全村党员群众一起,在滚滚的洒河水上建起了第一座由农民集资的156米长的水泥大桥。地区交通局长无意中路过这里时,看到这座雄伟壮观的水泥大桥,听说完全由农民投资、施工时,连连说:“真了不起!真了不起!”河北省交通厅一位厅长在县里召开全省公路交通现场会,评价这座桥是在山间架起了彩虹。经专家们测算,建这样一座大桥起码需要资金50万元,而张印清他们只花了12万元。
大桥的建成,结束了偏岭子村与世隔绝、年年趟河走冰的历史,为全村发展商品生产、迅速脱贫致富打开了门路。现在偏岭子村的水果、农副产品再也不用人扛肩背、趟河越水到对岸的公路上交货了。大小车辆可以直接开到果树根下,再也不愁没人买而烂在家里了。
人们的心愿实现了。一位80多岁的老人说:“我们世世代代盼望的就是能修座桥,没想到快入土时,却走上了自己修的大‘洋桥’,真该给张印清立个碑啊!”
修了桥,干部们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劲头更足了。那年冬天,张印清带领全村党员在冰天雪地里为架电线挖下了第一个电杆坑。带头人的行动像无声的命令。人们看到张印清在冰冻的土地上挖电杆坑,他们也自动到山上挖坑埋杆,结果全村群众共同投资,同心协力,一鼓作气,仅用3个多月时间就使祖祖辈辈靠点松树根、煤油灯照明的小山村第一次点上了电灯,看上了电视,昔日的穷山沟一片光明。第二年,他带领干部群众自己动手,又为全村娃娃们建起了20间在整个洒河川属于一流的校舍。为了搞好绿化,使穷山沟迅速脱贫致富,他带领党员在干河滩上造起了300亩防护林。又从远处运来黄土,在乱石滚滚的沙窝窝里,造起了百亩葡萄园。几年间,全村5000多亩荒山全部绿化,森林覆盖率达70%,彻底改变了穷山恶水面貌。张印清还在村里建起了木器厂、地毯厂,安排了所有剩余劳动力。他就是这样,年年都有新套套,年年都要为群众办一件实事。他所领导的支部1989年被中央组织部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查看完整版本: [-- 山间的彩虹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