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在焦裕禄塑像前沉思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1年04月 -> 在焦裕禄塑像前沉思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吕奇 1991-04-29 23:00

在焦裕禄塑像前沉思

第8版(副刊)
专栏:

  在焦裕禄塑像前沉思
吕奇
近日来,山东淄博焦裕禄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应接不暇,参观者进进出出,十分踊跃。那不单单是全国再次掀起了学习焦裕禄的热潮,还因为这里新近树立起了一座大型的焦裕禄雕塑胸像。
这是一座1.8米高的大型胸像,造型逼真,形象完美,十分传神,有着强烈的感染力。他头微低,眼睛远望,好像一边注视着兰考大地,一边在思考着什么。也许,他正在为这里的风沙、内涝、盐碱给农民造成的贫困而痛心疾首,额头的几道皱纹,既是焦虑的凝结,又是积劳成疾、鞠躬尽瘁的印记;也许,他通过访贫问苦,集思广益,根治“三害”的决策已成竹在胸,仿佛看到了兰考大地美好的前景,那炯炯的目光,那嘴边的笑意,不正是坚定信念而藐视困难的表现吗?
作为雕塑艺术,形似,只是起码的要求;而更为重要的,是要雕塑出人物的气质个性,人物的精神面貌,以及人物所处的时代和环境,表现出丰富的内涵。焦裕禄雕塑胸像,好就好在达到了这些要求。作者董建新,早年就读于浙江美院雕塑系,后又进中央美院攻读了美术理论,奠定下良好的基础。比如他创作的这座焦裕禄胸像,不只是让人一看就承认是焦裕禄,还使人感到他在思索,他在说话,他活在了你的面前。不是么,你看那鼻翼的鼓动,那嘴唇的微张,那嘴角的下拉,特别是以挖作鼓的体积处理,使眼睛那么有神,……这一切所表现出的坚毅和乐观,不正是焦裕禄的气质吗?塑像是无法表现环境的,可作者通过头发的不同处理,一边后抿,一边飞扬;通过外衣的翻卷,不正是兰考大地风沙肆虐的象征吗?
我观赏着,思索着,在激动之余,我忽然想起了郁达夫先生所说的一段话:“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像焦裕禄这样和人民心贴心、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共产党员,多么值得人们怀念、学习和纪念啊!怀念的方式也许有多种,而为他塑像,让他的光辉形象永生不灭,岂不是一种更好的纪念方式吗?


查看完整版本: [-- 在焦裕禄塑像前沉思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