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寻找元帅杨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1年04月 -> 寻找元帅杨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杨润身 1991-04-29 23:00

寻找元帅杨

第8版(副刊)
专栏:

  寻找元帅杨
杨润身
我爱树,尤其喜爱大叶杨。我故乡的沟洼里到处都是大叶杨。它不像苍松那样高贵,它不像翠柳在春天那样喜爱显示自己。它身材高大,昂首碧空,气宇轩昂。树尖可超越苍松翠柳一倍。爬上其杈桠,能尽情地享受山谷和田野里的美景。而它从不板起面孔,故作威严,如普通人那样随便。只要有阳光、沙土、水分处,它就抽枝发条,奕奕生长。乡亲们建房筑屋,总喜欢以它做梁、做檩、做柱。在枪林弹雨的岁月里,我一次次潜入大叶杨树林里,躲过鬼子的搜捕。
党中央从陕北转战到西柏坡之后,春天,我往距西柏坡不足一里路远的东柏坡村阎九林叔家探亲。阎九林叔一家人邀我往西北沟里栽植大叶杨,我愉快地扛起一捆大叶杨树秧苗一同前往。我放下树秧拿起镢头刚要掘坑,阎九林叔忽然惊喜得嗬嗬一声笑,说朱总司令来了。我忙朝东南边扭身,朱德同志真的从西柏坡走到西北沟来。阎九林叔已告诉我说,朱德同志喜欢打猎,闲歇游转的当儿,习惯背支猎枪。但这次朱德同志肩上没有猎枪,阎九林叔是军属,朱德仿佛是专来帮阎九林叔植树的。
“我同你们一块儿植树成吗?”朱德边走边说,说得极恳切。
“嗬嗬,太欢迎了!”阎九林叔把“太”字说得很重很长。
我顾不得笑,也顾不得答腔。我只顾为有幸能与朱德同志相遇而激动。朱德在平山县乡亲中传说已经很多:他骑马出差,看到老人肩扛麦捆,气喘吁吁,便立即下马,亲切地要老人将麦捆放在他的马上,送往老人的打麦场。他在田间小路上与农民相遇,和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一样,总是忙着给农民让路。土改整党,陈伯达掌握南庄村的土改整党领导权,两个村干部遭受迫害,朱德挺身而出,千方百计保护两个村干部脱难。他日常见到乡亲们,总是谦和而又亲切地问寒问暖。西柏坡、东柏坡、南庄、北庄村里的乡亲们,都把他看成自己村里的一个村民。百闻不如一见,朱德同志步履稳健,衣着朴实,神情安详,待人亲切,活似终日与山石泥土打交道的村民。
朱德栽植树木十分内行,坑掘得不深不浅,土填得不松不紧,树干的朝阳面还迎着太阳。
阎九林叔激动地说:“嗬嗬,总司令,您栽树也是内行哩!”
朱德掏出破旧而洁净的手绢擦擦额上汗水,谦和地说:“实事求是,我栽树没有打枪内行;你们都是我的老师。”
朱德一连栽下10棵大叶杨。他走后,东柏坡的许多村民都来观赏他栽下的杨树。
元帅授衔的肖像出现在报纸上之后,我与我的亲戚都将朱德栽活的大叶杨看作元帅杨。
5年后“七一”前夕,我怀着眷恋的心情从首都返回故乡,奔赴东柏坡。我深切地敬慕元帅杨。准备为元帅杨写篇散文,抒发我的感情。我想元帅杨的身躯会出奇地挺拔,非凡地高大,发出的响声会像乐曲一样悦耳。我还想十棵元帅杨的树梢上落满喜鹊,给东柏坡增景添色。我将行李放到亲戚家,顾不得等阎九林叔从田间返家来说几句话即奔赴西北沟。
啊,我一霎时目瞪口呆,再也认不出朱德同志栽下的10棵大叶杨了。朱德与我们一起栽下的100多棵大叶杨,身躯同样挺拔、高大,叶儿同样密集、油绿,发出的响声同样悦耳动听……
常说人树相随。朱德同志不摆架子,不显特殊,喜欢与乡亲交往。他栽下的大叶杨,也没有多占一点空间一分阳光。
我真后悔当初没在大叶杨树上系上红布条儿,或是刻下朱德同志的名字。


查看完整版本: [-- 寻找元帅杨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