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苦恼村”变成了“欢乐村”——记南京市五老村的卫生工作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2年11月 -> “苦恼村”变成了“欢乐村”——记南京市五老村的卫生工作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吕健军 1952-11-29 00:00

“苦恼村”变成了“欢乐村”——记南京市五老村的卫生工作

第3版()
专栏:

“苦恼村”变成了“欢乐村”
——记南京市五老村的卫生工作
吕健军
五老村过去是个“苦恼村”
五老村是南京的一个棚户区,居民有二百一十四户,六百八十九人(其中百分之九十是劳动人民)。在日寇统治时期,这里到处是臭水坑(占全村土地面积的四分之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来了,他们到处抢占房子,把许多劳动居民挤到了五老村。大家没有办法,只好在臭水坑里打下桩,盖起草棚子住下。每逢阴雨天,臭水满屋子流,晚上只好搭起门板,铺上稻草睡觉,小孩就睡在脚盆里。遇到晴天,臭气薰人,许多妇女一年四季害头疼病。因为到处都是臭水坑、污水沟,道路真是难走极了,下雨天经常发生翻车的事情。这里地势低洼,四面八方的污水都向此地流;各处的垃圾也向这里集中,大风一起,垃圾到处飞滚。
因为地方脏,苍蝇蚊子就特别多,大人小孩经常害流行病。一九四五年九月,得疟疾、痢疾的占全村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村上九号余翠华的妈搬到五老村以后,一连打了三年的“摆子”。居民曾三番五次地请律师写呈文给伪政府、伪参议会,要求清除村里的污水,但得到的回答是置之不理。五老村的居民,真是苦恼极了。于是人们就把五老村称做
“苦恼村”。
“苦恼村”成了欢乐村
解放后,人民政府在这里修建了下水道,修了马路,装置了电灯,设立了自来水站。爱国卫生运动中,五老村的人们沸腾起来了,他们用自己的力量,战胜了自然和疾病的灾害,使村子的面貌焕然一新。
现在,人们一走进五老村,就有一种清新的感觉。在这里,再也看不到臭水坑和污水洼了。居民们填了三十多平方丈的水坑洼地,铺平了二百零八丈的道路。一条长达七十多丈的污水沟,现在里面已经没有臭水了,沟里都铺上了新土,上面还搭了一座座的小桥。公用厕所,今年夏天没有发现苍蝇;粪缸里也没有蛆。公用的水井附近,看不到腐烂的菜叶和脏水。家家户户,都打扫得很干净。养猪户都把猪栏挪到室外空地上,栏里打扫得很清洁。踏三轮车的、卖菜的,都穿着干净的衣裳出门。到幼儿园、阅览室去的儿童少年,脸孔和两手也都是干干净净的。
爱国卫生运动在村上起了移风易俗的作用。过去,很多人家常常两三天不倒一次马桶,现在全村马桶都按时一天倒两次。宁将华家,过去吃了饭从不洗碗,现在则完全改变了这种习惯。三轮车工人薛玉安家,过去一家人都不注意卫生,身上弄得很脏,现在逢到“爱国卫生日”,全家人都洗澡换衣、剪指甲。过去有名的“肮脏户”陈凤云家,现在经常保持室内的清洁整齐,四个小孩用的茶杯上都给贴上名字,让孩子们分开用。不爱清洁,在五老村已经变成一件丑事。张陈氏说:“过去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那有心思讲卫生。现在呀,一睁开眼睛就记得扫帚、抹布,不搞卫生,连饭都吃不下。”有的居民说“现在见了脏东西不扫,往往感到不顺眼、不称心”。
卫生工作搞好以后,生病的人减少了。去年夏天,有二十六个人生病,今年全村生病的只有五个人。村上孔老太太高兴地向人说:“我今年没生病,就是因为讲了卫生。”有的老太太说:“过去蹲在屋子里不敢出门,现在村上的大街小巷都是那么干净,可以穿上绣花鞋走路了。”做工的、蹬三轮车的也都说:卫生搞好了,精神就爽快了,做起事来真有劲。“苦恼村”的名字已经“过时”了。人们便把五老村改称为欢乐村。
五老村的卫生工作是怎样做好的
五老村的卫生工作,所以做得这样好,并不是偶然的。
爱国卫生运动开始的时候,工作是进行得不很顺利的,你要打苍蝇蚊子,有人就说:“苍蝇、蚊子都是神虫,怎能打尽。”你要进行打扫,有人就说:“在臭水坑里活了这么多年了,现在要讲卫生,那不是自找麻烦吗!”甚至有人说:“谁要讲卫生,搬到太平路(商业区)去住好了。”但是,经过了深入的宣传教育,加上积极分子的带头示范,情况就完全改变了。例如,沙素珍向来是个吃饭不洗碗、生病不找医生的人,但经过教育,她积极参加了卫生工作,并帮助邻居打扫。积极分子薛玉安在读报组里学习以后,知道蚊子是传染疟疾、大脑炎的媒介,他就用破帐子做了一个捕蚊网,五天就捕了五万只蚊子。在他的带动下,全村掀起了捕蚊热潮,大家组织了红旗竞赛,创造了检查记分的办法(每家门口给贴上一张卫生记分表,每检查一次就记一次分)。不仅户和户之间进行了竞赛,家里人也互相进行竞赛。
运动深入以后,妇女们就忙不过来了。于是村上给她们开办了一个“幼儿园”,让妇女腾出时间学习卫生知识,参加读报组、识字班,把她们培养为卫生工作的骨干力量。母亲们反应:“这个办法真好,不光小孩能受到教育,大人也有时间讲卫生,真是一举两得。”查长胜的妈妈高兴地说:“过去小孩拖在身边,听读报、搞卫生,老不定心。现在小孩有人照管了,我要好好学习,搞好卫生工作。”在这个基础上,村里的卫生工作组,便把全村百分之九十的居民组织起来,发动他们参加了打扫、捕虫、填塘、修路、检查、宣传等项工作。这样就使全村的爱国卫生运动坚持下来了。
全村还订立了卫生标准,要求做到“三平四不脏”(三平:大路平,小巷平,空地平。四不脏:沟不脏,院不脏,厕所不脏,路不脏”)和“五清六净”(五清:屋顶清洁,地面清洁,墙壁清洁,门窗清洁,角落清洁。六净:身体饮食干净,衣服被褥干净,箱笼橱柜干净,桌椅板凳干净,锅碗、瓢、勺干净,缸坛瓮罐干净。)这两句口号成为全村居民的行动指针,大家都照着这口号做,检查组也照着这个口号检查。全村的卫生运动因此就更趋深入了。
五老村的卫生工作,现在完全做到经常化了。每天上午九时以前,收交苍蝇老鼠,上午八时后和下午四时后各倒一次马桶。早上,居民互助组把“包干”地区打扫干净,下午由民主妇女联合会的检查小组进行检查;每星期过一次“爱国卫生日”,开一次积极分子联席会。至于卫生宣传教育,也已成为读报组、识字班的经常工作了。
五老村的卫生工作已成为南京市卫生工作的一面旗帜。在爱国卫生运动中,曾有五十个单位、近两千人去参观过五老村的卫生工作。他们在参观中都受到了深刻的教育,纷纷表示要向五老村学习,并且赞美五老村是个“红旗不落村”。


查看完整版本: [-- “苦恼村”变成了“欢乐村”——记南京市五老村的卫生工作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