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稳定与中国的繁荣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1年05月 -> 稳定与中国的繁荣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杜显忠 1991-05-30 23:00

稳定与中国的繁荣

第5版(理论)
专栏:

   稳定与中国的繁荣
黑龙江省副省长 杜显忠
20世纪的最后10年,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是非常关键的时期。为了更有效地贯彻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进一步正确认识“稳定大局”这一政策目标,是十分必要的。
    一、稳定是中国的最高利益
每当人们打开中国近代一个多世纪的史卷,看到中国被侵略、受屈辱、遭到军阀混战践踏的情景时,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会发出“中国需要繁荣和强盛”的呐喊。而要使中国繁荣和强盛,就必须有一个稳定的政治局面,“稳定是中国的最高利益”。
90年代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非常关键的10年,因此,稳定大局就显得更加重要。首先,这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的需要。按照邓小平同志的设计,党中央确定的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战略目标是:第一步,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这个目标已提前于1988年实现了;第二步,到本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05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我们这样一个幅员广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要实现这一宏伟蓝图,没有“稳定”这一前提条件是绝对办不到的。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经济起飞的实践证明,从温饱走向小康,即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400美元到1000美元的转变阶段,是其生产结构急速变化及社会经济关系较大调整时期,也是经济成长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时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首要条件,而我国今后10年正处于这一历史阶段。所以,经济要翻番,时局必须稳定。其次,这是保持并加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应有地位和作用的需要。中国有句老话,“家里不和外人欺”。时局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地位的轻重、作用的大小。一些时局动乱的国家,不但在国际事务中没有强有力的发言权,反而内政常常会受到各种境外势力的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干涉,甚至为此丧失自主权。发展中国家这方面的经验教训是极其深刻的。特别是目前国际形势正处于旧秩序被打破,新秩序尚未建立的过渡时期,时局稳定对一个国家来讲就更显重要。中国需要稳定,世界需要中国稳定,这是国内外一切有识之士的共识。我们不妨作一假设,如果说一场短暂的海湾危机造成了上百万人的国际难民,引起了诸多国家和地区的不安,那么中国一旦出现动乱或动荡的局面,必将有几千万甚至上亿人离家失所,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和地区承受得了,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所以,稳定的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稳定、繁荣的重要力量。就是那些喜欢对中国内政指手画脚的境外敌对势力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最后,这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需要。改革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但是,为了使改革开放能得以顺利进行,我们也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如果没有“稳定”这一前提,改革开放就会无从谈起。因此,在处理改革开放与稳定大局的关系时,我们既要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开放,也要尽可能地减少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震荡,以便切实有效地贯彻改革开放这一基本国策。
当然,我们所提倡和维护的稳定,绝不是墨守成规,不思改革,也不是为稳定而求稳定,而是为拥有11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的经济持续发展和繁荣,力求一个长期稳定的时局,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消除贫穷落后创造一个长期安定的社会环境。这是我们的根本目的和利益所在。
    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政治稳定的前提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也是中国政治稳定的根本保证。谁也否认不了这样的史实,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70年的浴血奋战和艰苦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救国富民之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或许人们会问,如果中国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人民是不是也能站立起来?回答是否定的。国民党按照资本主义模式在大陆搞了二十几年,证明是不成功的。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亿万民众才真正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黑暗统治,在中国消除了绝大多数人的极度贫穷和极少数人暴富的不合理社会状态,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并在总体上解决了绝大多数人的温饱问题。有位外国学者在中国实地考察后惊叹道:以中国这样少的耕地和资源,以这样的生产力,却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发展中国家的奇迹!或许有人还会问,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能不能使中国富强?这显然是个十分幼稚的提问。在资本主义制度已发展了几百年,并都毫无例外地通过食人而肥的野蛮手段完成了巨额的原始资本积累的情况下,刚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中站起来的中国,千疮百孔,百废待兴,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那么,结果就只有一个,即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和倾销商品的市场,贫穷的国度、自主权沦丧、资源被掠夺的状况依旧在劫难逃。客观地讲,现在全世界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中也只有美国等少数国家较为富裕。据统计,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00美元以下的最不发达的42个国家中,41个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由此可见,资本主义制度并非是包治贫穷落后的灵丹妙药。即使在美国这样的富国中,也只是极少数人的生活是绝对富有,余下的是,一部分人相对富裕,一部分人相对贫困或绝对贫困。正如美国一专业人士约翰·P·里德先生在其《发自美国的一个声音》的文章中所述,“西欧、美国和日本发展到今天这个水平,是经历了几个世纪才达到的,而且是建立在对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殖民化基础上的”,“西欧和美国能够不断发展,主要原因是工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资金控制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市场和人力、自然资源”。所以,如果说中国在世界上之所以能够站立起来,能够成为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和平力量,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成功地走上了符合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发展道路——社会主义。世界各国那些有良知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都能客观地承认这样的事实,中国人用了40多年的时间实现了资本主义国家200多年才完成的经济成长过程。我国虽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300多美元,但我国人民生活的综合水准却已相当于资本主义国家人均1000美元的水平。
要实现中国政治的长期稳定,就必须大力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40多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政治稳定的一条根本保证。但也应该看到,目前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任务还是很繁重的。一是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顺利实现,特别是21世纪的挑战,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二是“我们党成为执政党以后,党内逐渐产生了某些官僚主义、命令主义、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等脱离群众的现象。这些年来,由于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削弱,更加重了党内思想、作风、纪律、组织方面存在问题的严重性”。(见《江泽民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所以,作为执政党,我们党正面临着一次艰巨的历史性考验——跨世纪的挑战。各级党组织只有按照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精神,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继承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相结合的优良传统,才能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担负起领导亿万人民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历史使命。此外,鉴于世界和中国正面临着深刻的社会变革,诸多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切实加强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已是十分必要。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要发展,社会主义理论要发展,要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的发展而向前发展”。全党同志都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掌握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要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论述,坚定不移地坚持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道路,认真地总结过去10年的经验教训。对那些成功的经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地进行科学提炼,丰富社会主义理论,以指导我们的实践;对那些失误、缺点,要认真汲取教训,引以为戒,以改进我们的工作。一句话,就是要丰富我们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全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三、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是实现中国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真贯彻执行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方针,是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而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是实现中国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邓小平同志曾对此做过精辟的论述:“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是全党的中心任务,一切工作都应该紧紧围绕这一中心来开展。对此,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应保持清醒的认识,努力克服和避免形式主义,实实在在地抓好经济工作,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对于执政党来说,发展国民经济不仅是一项经济任务,更重要的是一项政治任务。历史一再告诉我们,如果经济工作上不去,就可能产生一系列不稳定因素,政治稳定就将是一句空话。所以,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中心环节,在党内和各级政府大力提倡务实、奋进、创新、开拓的工作作风,“要以是否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否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是否有助于人民的富裕幸福,作为衡量我们各项工作做得对或不对的标准”。
要搞好经济建设,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坚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方针,这是我国40年来经济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深刻总结,是经济规律的客观体现。实事求是地讲,中国目前经济发展还没有彻底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较大的差距。但是,如果进行动态的比较,我们就会发现,我国过去40多年的经济发展速度是何等惊人。我们不仅在人口日益增长的基础上解决了11亿人民的温饱问题,而且在工业技术装备、军事装备、基础设施等方面,在国民经济总体素质上实现了宏大的飞跃。据统计,1980年至1990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递增9%,1949年至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的递增速度平均在8%左右,即使与新兴工业化国家比,这也是很高的速度。所以,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不是速度慢了,而是往往犯有急性病,总是想在最短的时期内,以最高的速度实现我们的美好设想,但由于没有把握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结果几次出现大起大落,影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发挥。已往经济生活中出现的“大跃进”、“洋冒进”、“经济过热”等失误,不仅在总体上牺牲了时间,欲速则不达,更严重的是极大地破坏了国民经济系统的内部均衡机制。而我们的每一次调整又更多的是在总量上强制地实现“按比例”,但实质上是每一次也未能彻底摆脱产业结构、生产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结构的同构扩张——收缩效应的影响,总量“平衡”下的结构问题并未彻底解决。所以,我们在经济建设中必须认真解决好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调整滞后的问题,从根本上完善发展机制。正如李鹏同志在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所强调的,“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经济效益”。根本的出路是,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方针,坚持速度与效益统一,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并重,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同步的原则,在搞好财政、计划等国民经济总量综合平衡的同时,突出抓好产业政策、地区政策指导下的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高质量、高效益地发展。同时,要特别注意解决好农村经济问题。中国人口的80%在农村,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农村,农村经济问题解决好了,中国的稳定就有了牢固的基础。解决农村经济问题的关键有三点:一是要合理控制工农业产品剪刀差;二是要解决好发展粮食生产与农村工业化问题;三是要解决好农村人口增长问题。


查看完整版本: [-- 稳定与中国的繁荣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