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利用外资要在“延伸”上做文章——访经贸部外资司司长俞晓松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1年06月 -> 利用外资要在“延伸”上做文章——访经贸部外资司司长俞晓松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刘霄 1991-06-29 23:00

利用外资要在“延伸”上做文章——访经贸部外资司司长俞晓松

第2版(经济)
专栏:奔向2000年

  利用外资要在“延伸”上做文章
——访经贸部外资司司长俞晓松
本报记者 刘霄
利用外资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展望未来,利用外资工作将有哪些新的举措和思路?记者为此走访了经贸部外资司司长俞晓松。
问:我国利用外资是否也需要“进一步扩大”?
答:是的。过去的10多年里,我国利用外资从无到有,迅速发展。截至1990年底,我国共吸收外商直接投资403亿美元,批准外商投资企业2.9万多家,其中投产运营的1.4万多家,来自世界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覆盖了20多个行业70多个门类。目前投产运营的“三资”企业大部分进入收获期,1990年工业产值达700多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3.6%,出口额78.1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2.6%。这些企业的人均产值、人均利税、劳动生产率明显高于国内同类企业。
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每年的吸收外资金额只占世界资本市场4500亿到5000亿美元的1%左右,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只占发展中国家吸收外资总额的4.3%,人均实际吸收外商投资数量更是排在末位,仅为17美元。因此,潜力还是很大的。我们提高利用外资工作的水平,要在“延伸”上做文章。
问:能否解释一下“延伸”的涵义?
答:所谓延伸,包含着这样几层意思,即产业的延伸,项目的延伸,地域的延伸以及管理的延伸。
先说产业的延伸。目前外资投向仍然过于向第二产业的下游加工业倾斜,说明产业结构调整还没有到位。根据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今后有必要进一步优化外资投向,使之向第一产业的农业技术开发、第二产业的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以及第三产业延伸。这里想特别说一下金融、流通、运输、信息等第三产业的问题。我国第三产业极不发达,不仅严重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不利于投资环境的完善。今后,我们要加强对外商投资第三产业必要性和可行性的研究。
项目的延伸。从项目规模看,仍未完全脱离“小打小闹”的局面,利用外资金额在100万美元以下的项目占一半以上,去年批准的“三资”企业平均协议金额只有90万美元,今后有必要把有限的外资和国内配套资金引导到国家急需的大项目上来。重大项目投入资金多、获益周期长,国家将制定必要的单项优惠措施,切实保证外商有利可得。
地域的延伸。从发展布局看,迄今外商投资80%以上集中在沿海各省市,这在开放初期是必然的,但“对外开放一头沉”的局面如果长期延续,就有可能引发沿海外向型经济和内地封闭型经济的恶性碰撞。几年前,有学者提出我国应逐步实行沿海、沿江(长江)、沿边(边疆省区)、沿线(铁路线)“四沿联动,重点渗透,东西兼顾,多元开放”的战略格局,这个意见值得重视。今后,我们要逐步淡化地区优惠政策,强化产业优惠政策,引导外资向内地延伸。
管理的延伸。上面几个方面的延伸,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的延伸。回顾过去,由于经验不足,加上急于求成造成的决策偏差,部分利用外资项目起点不高,结构不尽合理,经济效益不尽如人意。存在着少数外商以推销高价设备为手段,赚一票就走的虚假投资现象。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项目的审批管理,同时大批外商投资企业经营运转后,也有许多新问题,要协调和引导。
问:目前国际资金短缺,这对我国的利用外资工作将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由于中东战后重建,苏联、东欧急需经援,以及西方主要资本供应国正在把更多的资本投入国内,目前国际资金短缺,利率升高,对世界经济确有影响,我国也将受其波及,但是影响不会很大。因为我国利用外资规模只占世界资金市场年借贷总额极小的比例。
当然,形势也确有相当严峻的一面。除了国际资本市场的紧缩以外,周边国家如越南、印度、泰国等也在加紧吸引外资,中国利用外资能否抓住时机取得更大的成绩,取决于我们的决心和工作。


查看完整版本: [-- 利用外资要在“延伸”上做文章——访经贸部外资司司长俞晓松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