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党的好干部张佐才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1年06月 -> 党的好干部张佐才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石圭平 马世明 丁铭 1991-06-29 23:00

党的好干部张佐才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党的好干部张佐才
新华社记者 石圭平 新华社通讯员 马世明 丁铭
在大兴安岭南麓的内蒙古兴安盟广阔的农村、牧区,人们念叨起盟委书记张佐才,自然、坦诚,充满了深情和信赖。人们叫他“老张头”。   一
1988年深秋,上任不久的张佐才踏遍扎赉特旗北部8个乡的田野。这里10万蒙古族兄弟有2/3的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年年吃返销粮。一个79户人家的村庄,竟有63户靠吃救济粮过日子。于是,张佐才在北八乡召开现场办公会议,制定具体脱贫措施。
张佐才根据这里无霜期短的气候特点和科技人员的建议,决定推广地膜覆盖技术。
“种了一辈子地,哪见过往地里铺塑料布的?那玩艺管用吗?”许多农民不理解,不相信。派技术员讲课,农民听不明白。年近6旬的张佐才就站在田间地头,边讲边操作,一讲就是两三个小时,常常累得满头大汗。他从故尔勒苏木(乡),讲到巴达尔胡苏木,走到哪里,讲到哪里,干到哪里,一家一户地劝说农民搞地膜覆盖。等到北八乡上万亩庄稼地推广了地膜玉米后,张佐才也累倒了……
这年秋天,北八乡的玉米在大旱之年夺得了大丰收。农民们乐了,服了。有的说:“听老张头的话,没错!”
去年,北八乡又获得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丰收,粮食产量达1.5亿公斤,人均收入超过500多元,贫困户中90%以上的群众解决了温饱问题,2000多户农民破天荒成了“万元户”。短短两年时间,北八乡变样了。
 二
1989年3月底,兴安盟蛤蟆沟发生森林大火,8级大风卷起一丈多高的火头,吞噬着周围的一切。这时张佐才正在发高烧,他让人扶着登上飞机,在火海上空侦察指挥。低空飞行中的飞机被浓烟笼罩着,随时都有可能机毁人亡。人们都暗暗为他捏着一把汗,可他镇定自若,全不把个人生死放在心上。经过全体军民5天5夜奋战,终于将大火扑灭。
他常对身边的人说:“我们时刻都不能忘记入党时的誓言,为了党的利益,为了人民的幸福,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只有这样,才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才不会玷污共产党人的称号!”
来到兴安盟两年多来,他为群众办的实事难以记数:
扎赉特旗胡尔勒镇春播时缺少良种,镇长一个电话打到盟委书记家里,第二天12麻袋种子运到了地头;科右前旗巴达仍贵苏木插秧时急需高标号汽油,他听说后马上让盟里一位副秘书长把盟委用的高标号汽油送去……

从张佐才担任盟委秘书长起,到现在已整整27年了,利用职权给妻子安排个工作并非难事。但他始终没有这样做。至今,妻子田玉霞仍是个家庭妇女。
有一年除夕之夜,大儿子提出请人帮忙转为国营正式工,张佐才没有同意。儿子生气了:“明天我在盟委大门口摆个钉鞋摊,牌子上写着:‘我是盟委书记张佐才的儿子’!”张佐才语重心长地说:“难道盟委书记的儿子就应该去做‘官’,钉鞋就丢脸吗?”
小女儿丽芳和丈夫想调到兴安盟来工作,自己联系好了单位,求妈妈做爸爸的工作。可说了几次,张佐才总是这样回答:“按组织上规定,领导干部调动只能带一个孩子,已经将老二调来了,丽芳就不要调了。”
张佐才对自己的妻子儿女充满了深情厚爱,却舍不得用更多的时间享受天伦之乐。他深知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他对妻子说:“我不仅属于个人的小家庭,更属于党,属于153万兴安盟的人民群众!”


查看完整版本: [-- 党的好干部张佐才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