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促进日中友好 撒播绿色情谊 水稻稀植技术扎根我国大地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1年07月 -> 促进日中友好 撒播绿色情谊 水稻稀植技术扎根我国大地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蒋建科 1991-07-30 23:00

促进日中友好 撒播绿色情谊 水稻稀植技术扎根我国大地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促进日中友好 撒播绿色情谊
水稻稀植技术扎根我国大地
本报讯 记者蒋建科报道:通常,种稻当然要讲究“密”植,如果把秧子插稀一些,也能高产?被日本天皇授予“水稻王”称号的藤原长作等人10年如一日,坚持在我国东北传授一种叫做“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栽培”的新技术,已扎根我国大地,获得了巨大成功。
1980年,69岁的藤原长作先生随日中友好访问团前往黑龙江省方正县扫墓,他发现当地水稻长势较差,便提出要把自己的种稻技术传给这里的农民。经国家科委中国科技交流中心和黑龙江省科委的努力,终于把这位老先生请到了方正县,开始了寒地水稻稀植栽培技术的新试验。
藤原长作先生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套水稻高产的栽培法,受到日本政府10次奖励。他主张水稻在寒地栽培应采用旱育稀植法,这样就使有限的阳光直接照到水面,提高温度,同时田间通气条件也得到改善,有利于水稻生长。我国北方种稻利用井水的比例较大,井水温度低,更需阳光。与此同时,他提倡早育秧、育壮秧,他育出的秧苗根系比普通苗根系大出一倍,便于吸收深层土中的养分,增加分蘖,靠多分蘖来提高产量。1981年,他在德善乡搞的27.4亩试验,平均亩产达到347.5公斤,竟比当地稻产量高出184公斤,一下子轰动了全县。1982年,继藤原先生之后,又召来了52岁的原正市和30多岁的佐佐木,他们进一步传授这种新技术。1989年达30万亩,平均亩产455公斤。据统计,每亩省种籽9公斤,省水1/3,省苗床用地60%,每亩成本至少降低30来元,农民种稻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10年来,在国家科委中国科技交流中心、农业部、国务院智力引进办公室及黑龙江省政府、省科委、省农科院等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这项技术已推广到北起黑龙江,南到鄂西的广大地区,光是黑龙江省就推广了800万亩,占全省可耕地面积的70%以上,年增产稻谷12亿公斤。全国现已推广1800万亩。
1989年,国家科委把这项技术列为国家重点成果推广项目,并召开了向“三北”(华北、东北、西北)地区推广的会议。从1990年算起,争取3至5年时间,使推广面积达到3000至3500万亩,每年将为国家增产15到20亿公斤稻谷。藤原长作先生也因此受到我国政府有关部门的表彰和奖励,他们在日中友好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查看完整版本: [-- 促进日中友好 撒播绿色情谊 水稻稀植技术扎根我国大地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