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凯塔精神”——访尼日尔凯塔县治沙工程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1年07月 -> “凯塔精神”——访尼日尔凯塔县治沙工程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杨汝生 1991-07-30 23:00

“凯塔精神”——访尼日尔凯塔县治沙工程

第7版(国际)
专栏:

  “凯塔精神”
——访尼日尔凯塔县治沙工程
本报记者 杨汝生
在尼日尔农业部官员特拉奥雷先生的陪同下,我们离开首都尼亚美驱车北行,前往凯塔县采访。该县地处尼日尔中部的塔瓦省,距首都600多公里,面积4860平方公里,人口15万,分13个区,有205个村。本世纪初,这里曾是群山染黛、林木葱茏、水塘星罗棋布、人口稠密的农业区,盛产小米、高粱、木薯、棉花和菜蔬等。然而,因它地处萨赫勒农业区的边缘地带,往北150公里便开始进入撒哈拉大沙漠,直接受到沙化的严重威胁。加上连年干旱,滥伐森林和过度放牧,此地的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
县治沙办公室的马马杜先生带着我们到各处参观,并向记者介绍情况。据他说,由于沙化严重,该县的年降雨量已下降至300毫米左右,地下水位下降了15至30米,耕地面积已减少到20年前的50%。记者发现,除了县城周围和河谷地带还生长着茂密的树木和庄稼外,目光所及之处,不是砾石,便是沙丘,昔日的良田已经变成不毛之地。
尼日尔政府十分重视同沙害作斗争,并把它当作全国的首要任务,赛义布总统曾说,解决沙化问题对尼日尔人民具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性”。1984年3月,尼日尔政府在国际机构的赞助下,开始实施一项为期十年的凯塔县治沙规划,总投资额为18.4亿非洲法郎,旨在整治土地,改良土壤,植树造林,兴修水利,改善生态环境,以发展农牧业,逐步实现全县粮食自治,并兴建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条件。该县还成立了“凯塔规划办公室”,具体领导治沙工作。
我们沿着新修的公路,蜿蜒曲折爬到山顶,放眼四望,一些光秃的山峦已开始披上绿装。马马杜指着一座山头说,前国家元首孔切1986年曾在那里栽树。我们随后又参观了整治的土地。只见已筑成的道道防止水土流失的堤堰以及每块长约50米,宽约25米的土地上种满了高粱和小米。这一道道堤堰和一块块土地,都是当地农民用双手和汗水整修出来的。他们响应县政府的号召,积极参加治沙劳动,有的全家出动,许多妇女,身上背着孩子,每天爬几十公里山路前来治沙。对参加治沙的人,政府免费提供农具和食物。土地整治出来以后,分配给当地农民耕种或管理,但条件必须是凯塔人,还必须参加过实施“凯塔规划”的集体劳动。分配给个人的土地,粮食产量的10%交行政委员会,5%交县粮库,其余全部归己。分配给个人管理的树木15年内不准砍伐。该规划从实施起到1987年,已经完成前两个阶段的任务,全县共整治土地4000公顷,修堤堰600公里,植树180万株,还修建了一座蓄水量为600万立方米的水库和福利设施及农村基础设施。县里还培训治沙和农业技术人员500多名。从1988年起,“凯塔规划”进入第三阶段。1987年,全县粮食产量达到37155吨,自给率大大提高,到第三阶段完成时,全县粮食自给的目标可望实现。
参观完毕,我们向主人告别,踏上归程。这时,我脑际浮现出在大漠中行进的骆驼,尽管道路漫长,步履艰辛,但它永不止步,昂首向前,象征着凯塔人不屈不挠的精神!                 
   (本报尼日尔电)


查看完整版本: [-- “凯塔精神”——访尼日尔凯塔县治沙工程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