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老北京”迁新居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2年10月 -> “老北京”迁新居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刘爱虹 1992-10-31 00:00

“老北京”迁新居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大学生暑假见闻征文

  “老北京”迁新居
  中国新闻学院研究生部学生 刘爱虹
暑假,同学家要迁回北京市西城区德宝小区新落成的楼房内。我早早等候在楼前。
幢幢白色墙面,红色坡屋顶的多层楼房,在夏日烈炎下,更显别致夺目。每四栋楼则围合成院落,保留着老北京建筑风格的四合院格局。院内幼树生机勃勃,花坛内鲜花正艳。
同学家的左邻右舍、亲朋好友已聚成一群,都是来帮忙的。
“天天盼住新房,现在可盼到了,市政府为咱们办了大好事!”人群中有人在感慨。
“我和老李家是老邻居,以前两家都住一间平房,12平方米多,在房檐外又接了厨房,逢下雨天,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半月前,我家三口搬进了东边楼的两居室,可是一步登天了呀……”一妇女朗朗地说。
身边的大爷告诉我:两年前,德宝小区还是一片工棚和几栋简易楼,居住着1264户老北京。前年,市政府确定德宝小区为危房改造示范区,12栋居民回迁楼现已完工。不久前,陈希同市长在竣工典礼上亲手把钥匙交给回迁住户,居民的热乎劲甭提了。”
一辆满载桌椅、床橱等家什的卡车缓缓驶进了大院。车一停,随着恭喜、恭喜的祝贺声,大家上上下下地忙碌起来。女主人笑吟吟地对众人说:“谢谢了,辛苦了。”男主人与人抬着一张书桌,乐呵呵地说:“原来一张折叠的方桌既当饭桌又当书桌,现在家宽敞了,我一下子买了两张书桌。”
同学家搬进的三室一厅的新居,70多平方米,厨房、厕所、客厅三大,而居室相应小,阳台已用玻璃封闭,房子因在顶层还有阁楼,水管、暖气、煤气、电话等设施齐备。
同学和我正在客厅安放一转角低橱,她喜不自禁:“我有了自己的房间,以后要约同学多来家玩,可呆在一起好好聊了。”同学的弟弟扛着单人钢丝床进了屋,带着喘息声自豪地说:“从今天起,我结束睡沙发的历史喽!”
在屋的人全被逗笑了。
走出德宝小区巷口,夜幕已降临。街头,车流人流源源不断,霓虹灯、瀑布灯闪闪烁烁,近处,德宝小区公共建筑楼仍在施工,高高的脚手架灯火通明,架架起重机犹如钢铁巨人立于天幕之下,马路对面,市首批危房改造试点工程之一的西直门小后仓住宅楼,与德宝小区住宅楼相峙耸立,争领风骚。
此情此景,令我心潮起伏,感慨万千。老北京人知道,建国初期,全北京市房屋90%是平房,破旧房约占60%。近年来,北京四周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全市每年有8万多户居民搬进新楼。老北京人住房的深刻变化,不正是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吗?!


查看完整版本: [-- “老北京”迁新居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