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鹏城盛会 特区风采——记“’92深圳市文艺汇演”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2年10月 -> 鹏城盛会 特区风采——记“’92深圳市文艺汇演”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刘梦岚 1992-10-31 00:00

鹏城盛会 特区风采——记“’92深圳市文艺汇演”

第8版(周末)
专栏:

  鹏城盛会 特区风采
  ——记“’92深圳市文艺汇演”
  刘梦岚
鹏城金秋,艺苑争辉。由深圳市文化局主办的“鹏城金秋(青旅杯)’92深圳市文艺汇演”最近在深圳隆重举行。这是深圳特区成立12年以来的首次文艺汇演,为期10天,规模大,范围广,盛况空前,充分展示了经济特区的文化风采。
硕果连台 艺苑争辉
12年前,深圳的文艺基础十分薄弱,只有一个保安县粤剧团。深圳文艺工作者怀着满腔热情,以“拓荒牛”的精神,在荒芜的土地上培育出朵朵绚丽的艺术之花。这次汇演,全面展示了12年来特区的文艺成果,全面检阅了特区的文艺队伍。特区建立之初,文化部门需四处奔波、招兵买马才能组织起一台文艺演出;而今,能同时推出21台、230个剧(节)目,而且包括了粤剧、话剧、戏剧小品、大型歌舞、交响乐、独唱音乐会和舞蹈专场等众多的艺术种类和各种不同风格的艺术形式。过去深圳舞台上演出的多是外来作品;这次汇演涌现出一大批新创作的扎根于特区土地、具有浓厚特区气息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汇演第一次推出了由深圳人自编、自导、自演的话剧《泥巴人》,尽管它不臻完美,但却结束了深圳特区没有话剧的历史,标志着特区文化品位的提高。
参加汇演的专业和业余文艺工作者多达两千余人,业余的约占一半。社会办的一些文艺团体,如沙都歌舞厅艺术团、锦绣中华民族艺术团、民俗文化村土风歌舞团等也显示了惊人的艺术实力和独特的艺术风采。众多的业余演员,包括少儿、幼儿演员,都在汇演中显示了不凡的艺术才能,给深圳文艺队伍带来新的希望。歌开放雄风 舞改革大潮
高楼林立,霓虹变幻,鲜花如海,人群如潮。一只大鹏沐浴着阳光,在特区的天空中展翅翱翔。在“你从北京来”的歌声中,一个伟人面带微笑来到人群中,顿时,剧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这是深圳市轻音乐团创作演出的大型歌舞《大鹏展翅》中的一个场面。编导者大胆地让邓小平同志的光辉形象出现在舞台上,艺术地再现了激动人心的南巡情景。整台歌舞,热情歌颂了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精神鼓舞下,深圳人再掀改革开放高潮的精神风貌。
“歌开放雄风,舞改革大潮”是这次汇演的主调。整个汇演,始终洋溢着特区人民对改革开放政策的衷心拥护和对邓小平同志的特殊感情。几百个丰富多彩的节目中,有不少都是以改革开放为背景、以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精神为指导,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深圳由贫穷落后到繁荣昌盛的沧桑巨变,展示了特区建设者“开拓、创新、团结、奉献”的精神面貌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
深圳市歌舞团创作演出的歌舞音诗《深圳之春》,以深情的诗句串联歌舞,艺术地再现了邓小平同志南巡以后“东方风来满眼春”的动人景象。勒杜鹃艺术团的歌舞《深圳是我家》、建材集团歌舞《这方热土》、《赵宇舞蹈作品》等多台节目,塑造了外来妹等形形色色特区开拓者的形象,歌颂了他们建设深圳的业绩,抒发了他们对特区炽热、深沉的爱;也描绘了蛇口、沙头角醉人的风情,股市的热闹和风险,“开荒牛”的坚韧不拔,特区军营的风采,艺术地体现了特区的特色和品格。
冲破“小圈子热闹”
10月1日晚,深圳大剧院内灯火辉煌,座无虚席;大剧院外的广场上也华灯高照,观众如潮。约有3万人秩序井然地伫立于广场,观看露天舞台的精采演出,每个节目演完都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连演10天,每晚都有一两万观众。深圳广场演出已有3年多的历史,从未发生过任何事故,人们称赞这是“深圳一绝”。
10月3日晚,沙湾镇南岭村的足球场搭起了舞台,3万多农民和打工仔、打工妹手提集体新购置的小凳子,成群结队地来看土风舞的演出。观众兴高采烈,秩序非常好。
这次汇演,冲破了一般汇演只在剧院里进行的“小圈子热闹”的局面,而是面向社会和群众,把舞台从剧院延伸到广场,并扩展到工厂、企业、农村、学校等基层单位。桑达电子公司俱乐部、沙都歌舞厅、深圳大学礼堂、布吉镇的篮球场等地都张灯结彩,变成了汇演的剧场。
21台节目,分别在各剧场演出共53场,观众达30多万人次。深圳人像过节一样,争相观看演出并积极参与这一艺坛盛事。
走出小圈子,进入大社会,把普及与提高结合起来,增强文艺的服务意识、娱乐功能和审美教育作用,这或许正是特区文艺的新特点吧!


查看完整版本: [-- 鹏城盛会 特区风采——记“’92深圳市文艺汇演”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