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转化的过程大有学问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2年11月 -> 转化的过程大有学问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樊明经 1992-11-30 00:00

转化的过程大有学问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采访札记

转化的过程大有学问
本报记者 樊明经
科学技术要对经济建设充分发挥作用,必须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这已基本形成共识。但我们对这个转化的必要性谈得多,而对这个转化是怎样进行的,需要经历怎样的过程,要求什么条件,存在什么困难,则注意不够,分析不够,研究不够。至少在新闻报道上有这种现象。
前些日子,听冶金自动化研究院的同志说,头几年他们的技术成果很难找到买主,后来把这些成果进一步开发成为产品,甚至直接承担企业建设或技术改造的研制任务,局面就打开了。大家知道,这个研究院不但在本行业的技术进步上有重要贡献,而且在技术市场上十分活跃。由此想到,在我国目前的条件下,可能有相当一批成果不首先转化为产品,就不能成为商品在技术市场上投入交换,实现自身的价值。
中国科学院大恒公司的同志介绍他们将激光技术推广到汽车修理行业时,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一般搞激光研究的单位不了解汽车行业的需要,而搞汽车制造和修理的单位又不熟悉激光技术。大恒公司副总经理邓树森搞了30年光学精密机械研究,他在大学里原本学的却是汽车制造。他经过多方调查,发现有不少进口汽车,大修后只能再跑三万公里,原因是发动机的汽缸内壁镗削以后破坏了表面的耐磨层。他们设想采用激光重新作汽缸表面处理,恢复它的耐磨性能。于是,他们按汽缸激光处理机的要求,选择激光器的类型,选择最适合的研制单位,同样也选择了专用床身和适用的机械手等若干个部件及其制造供应单位。经过一番努力,样机制造出来了,但无人问津。他们找到一家汽车修理厂,无偿提供设备,甚至承担了汽车大修后的跑车费用,这才为自己的产品争取到一试身手的机会。一试之下,效果奇佳:又跑了十几万公里,等于不作激光处理的三倍,也等于又买了一部新车。从此,订购者纷纷上门,应接不暇。这个真实的故事给人很多启发。
激光的研究成果是以学术形态或技术形态出现的,它没有具体应用的针对性。也正因为如此,又包含着多方面开发应用的巨大潜力。激光器一旦按照汽缸表面处理机所需要的类型、功率、尺寸制作出激光器来,它就有了具体应用的针对性,就成为这个产品的一部分。可见,多项有关技术按照产品的整体要求组合起来,它们才具有具体应用的价值,才进入了产品形态。而要转化为商品,还必须适销对路,才能销得出去。从激光汽缸处理机的事例看来,几乎可以说是大恒公司自己为这项产品创造和开拓了市场。
就上述职能来说,这家公司发挥了研究成果转化的中介作用。经过他们,激光技术转化成产品,转化成商品。很多研究成果需要这个转化过程。科学技术要发挥“第一生产力”的威力,需要建立和加强成果转化的中介机构。
我曾向大恒公司的同志请教:是否可以把激光研制和有关辅助部件的制造都集中起来,形成更强大的开发力量?出乎我的意料,他们认为这办法并不可取,因为这种“刚性”的组合不能灵活地适应技术市场的需求;而且一旦将搞研究的力量全都投入开发,产品开发所依赖的技术源泉就要干涸了,看来,转化的渠道要广阔,中介的环节要加强,而研究的源头要保护。


查看完整版本: [-- 转化的过程大有学问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