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智力股”思路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2年11月 -> “智力股”思路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月沐 1992-11-30 00:00

“智力股”思路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智力股”思路
月沐
文人耻于言“商”,羞于谈“钱”,在今天是日渐其少了,除非他愿意喝西北风,做苦行僧。改革开放不就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包括广大知识分子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吗?十四大作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决策肯定了这种价值取向。剩下的问题便是:办法在哪里?出路在何方?
近来这方面的报道,令人耳目一新。尤其是文化人以智力参股“下海”经办企业的消息,给人不少启示。
“智力股”是我借来的形象说法。打个比方,我们正在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果有若干股,智力应是其中至为重要的一股,一个大股,一个“成长股”。
应当承认,教授卖馅饼,学者摆地摊,有其时代意义,但是,这类“下海”,基本上是一种体力的形态,一种“初级阶段”的“弄潮”。任何一个稍有常识的人都承认,文人的优势,不是做馅饼的配方,火候的大小,他们最富有的就是知识,是智力。
其实,社会对于这些智力,是非常需要的。只是在过去的劳动、人事、工资制度的束缚下,相当多的智力被埋没,被钳制。今春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以来,报上不断介绍某某工程师救活一个厂子之类的消息。很明显,能“救活”,靠的无非是智力。在这个意义上,智力正像居里夫人手中的铀一般,一旦释放,便能产生巨大的能量。还需指出的是,在智力这个大舞台上,知识分子有着广阔的天地。科学技术,自然可以解危救困;独到的见解、新颖的思路、准确的预料、可靠的信息等,也都是值钱的“智力股”。
随着改革开放日趋深入,智力入股的比例将会越来越高。新华社十一月五日报道说,一千多名天津“高知”“下海”,上万项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上海《新民晚报》十月三十一日一版头条刊出著名经济学家蒋学模教授与人办起了复兰德经济顾问行,靠卖主意挣钱的消息。这些知识分子不但是以智力实现自身的价值,丰厚自己一向清贫的钱袋,同时也在把市场经济的车子推向前进。
其实,智力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它甚至可以生长成一种产业。中国知识分子是聪明的,爱国的。新的机制必将进一步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智力入股定会推动改革开放的进程。实现十四大制定的目标,又有了智慧力量的保证。


查看完整版本: [-- “智力股”思路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