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修辞学史研究的力作——读周振甫著《中国修辞学史》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2年11月 -> 修辞学史研究的力作——读周振甫著《中国修辞学史》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吴海发 1992-11-30 00:00

修辞学史研究的力作——读周振甫著《中国修辞学史》

第8版(副刊)
专栏:品书札记

修辞学史研究的力作
——读周振甫著《中国修辞学史》
吴海发
中国修辞学史的著作,先有新加坡学者郑子瑜先生的《中国修辞学史稿》,次有复旦大学宗延庆、李金苓夫妇的《汉语修辞学史纲》,今又有周振甫先生的《中国修辞学史》。周先生的《中国修辞学史》很有它自己的特点。
周先生提出了一个中国修辞学史体系,这是第一个特点。全书把中国修辞学史分为四个时期,即中国修辞学的开创期、成熟期和发展期、中国修辞学成立和发展期以及中西修辞学结合期。对各个时期划分的依据都作了简明扼要的论述,并列举了各个时期的代表性作者与修辞学著作。为了加强说服力,周先生在树立自己论点的同时,还驳论了那种以现代学者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为成立期标志的不足。驳论颇有说服力。这就把中国修辞学的发育年龄大大提前了,同时又摆脱了西方修辞学研究模式,为深入研究中国修辞学史迈出了可贵的一步。这个体系既有修辞学史理论,又有积极修辞与消极修辞手法的总结,还有语体风格与篇章手法结构修辞的归纳,显示了这个体系的全方位性与系统性。
周先生把“修辞立其诚”作为衡量修辞成败的唯一标准。这是第二个特点。“修辞立其诚”是经典性论点,出之于《易传》。虽然原文与现在所讲修辞学不完全相同,但后来的学者借用指修辞学,成为中国修辞学的试金石。周先生把“诚”字解说为真实,真事真情,要求辞令合于真实的情意。符合这个“诚”字的修辞是成功的,不符合“诚”字的修辞,即使花俏,也是不可取的。周先生节录了历代有代表性的修辞学著作,都用“修辞立其诚”这个要求来鉴定其成败。周先生认为《礼记》,还有韩愈、柳宗元、苏轼、陈骙等著名作品及作者都经得起这句话的检验。周先生还引录宋代邵博《闻见后录》论白乐天《长恨歌》的一段修辞学说,白诗中有“孤灯挑尽未成眠”一句,写唐明皇夜里用油灯,挑灯芯取亮。邵博说“书生之见可笑耳”。周先生认为唐宫中是燃蜡烛的,不是挑油灯的,所以邵博的论断是正确的,周先生对清代尤侗讲修辞强调“真实性”,十分肯定,原因也在于恪守一个“诚”字。
周著有众多的独立见解,表现在扩大了修辞学的范畴。这是第三个特点。周先生把篇章结构命意谋篇也纳入了修辞学内,不仅如此,他接受钱钟书先生的修辞学说,把博喻、喻之二柄、喻之多边、曲喻、通感等纳入修辞学范畴。他把这些新的修辞格放在中国修辞学史上加以考察,发现它们的运用都已在千岁以上了。周先生按照钱钟书先生的说法,指出《礼记·乐记》中已经出现博喻和通感的例子,生动地说明我国在作品中运用通感手法的历史已经很早了,比起西洋来至少要早800年。
此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资料丰富,参考系数极高。书中发掘了历代修辞学说的理论,显示了周先生的学养与功力。80年代出版了郑奠教授等人编的《古汉语修辞资料汇编》,周先生有所借鉴,但是远远不止于此,他从卷帙浩繁的经解、文论、诗话、词话、随笔、评点小说的专著、杂记甚至史书中寻觅修辞理论。引用之后,他作了必要的译释,又作了必要的阐发,言简意赅,点到辄止,为后人研究修辞学史留下可供耕耘的园地。


查看完整版本: [-- 修辞学史研究的力作——读周振甫著《中国修辞学史》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