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沂蒙公安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2年12月 -> 沂蒙公安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高振 1992-12-31 00:00

沂蒙公安

第5版(文学作品)
专栏:

沂蒙公安
高振
1990年的早春二月,临沂市公安局新的党委一班人走马上任,全市160多万群众拭目以待,地、市领导也极为关注,分管政法的地委副书记李祥栋要求:“用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建设一支具有沂蒙特色的公安队伍”。
“要建设一支有沂蒙特色的公安队伍,首先必须从整顿内部开始。”临沂市公安局敢下决心,敢于将公安队伍内部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曝光”、“亮丑”,仅1990年就查处内部违纪案件34起50人,剔除秕糠,雪洗蒙垢,廉洁勤政。并引入竞争新机制,改革管理制度,重新架构分配制度,实行警诫、弹劾不称职干部制度。用心灵之火点燃明亮而机警的眼睛,用独特的感情磁场凝聚“车马炮卒士象”的战斗力,全局科、室、队、所到处洋溢着“献爱心给全市人民”的热情。趁热打铁,1990年4月局党委又先后推出“视人民群众为父母”、“有困难请找人民警察”这两个响亮的口号,犹如蒙山绿风,迅速吹遍神州大地,成为近三年来公安系统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条,也是最受人民群众喜爱的心声。
“一只狮子率领的绵羊部队,永远要比一只绵羊率领的狮子部队强”。临沂市公安局这支本来就潜伏着狮子基因的队伍,一旦被雄狮唤醒,便折冲樽俎,左券在握。
1991年5月13日,临沂长途汽车总站发生了一起山东省建国以来罕见的爆炸案。早晨,总站安全保卫稽查科收到一封从“临沂西关”邮给科长的信,全文是:“皮箱里的东西对您非常重要(在小件寄存处)。”落款:“新疆”。信封内还有提货单和钥匙。9点20分,稽查科的徐恒志打开那中型棕色仿蛇皮手提箱,忽见箱内有电线和异物,“不好!”话音刚落,“轰”地一声巨响,火花四溅,附近30米内的玻璃震坏120多块,徐恒志等7人被炸伤,4名伤势较重。已启程去烟台开会的临沂市公安局领导孙景瑞从车载机获悉此案,掉转车头直扑长途汽车站,一路飞符传令,红灯,警笛;副局长张明辉率80余名刑侦精锐火速抵达,局党委副书记沈玉龙随后赶到,疏散围聚的数千群众,立即组织侦查。经勘查:这是一起蓄谋策划的故意爆炸杀人案,具有重大恶劣影响。市委书记张敬涛、市长徐志顺要求加大措施尽快破案,省公安厅长也指派资深刑侦专家前往“会诊”。车站旅客流量大,高度集中,给侦破工作带来极大困难,但他们不畏艰难,从市区到乡村,深查细访,全力攻坚。孙景瑞不顾长途颠簸的疲劳,通宵分析案情。该站一女服务员的丈夫曾收到一封“迟早要杀掉你这狗娘养的”恐吓信,析疑定向,纵深寻觅,78小时就将泄私愤图报复的邵犯缉拿归案,打破了“要半年”破案的预言,荣立集体二等功。从此刑侦队便有了“神警”的美称。省公安厅的一位负责同志也称赞:这真是一流的队伍,一流的战斗力。
地区公安处孙克谦处长常说:“公安局的拳头产品是破案”。孙景瑞任科长多年,深明此理,紧紧抓住这一要点,始终把侦破重、特大案件摆在首位。1992年破案率比1989年高出36%,破案绝对值高出3.2倍。这虽不像天文数字那样惊人,但明眼人知其艰辛。
经济越发达,发案率越高,几成规律。美国是世界上暴力犯罪最严重的国家。
临沂是沂蒙老区的中心,曾是中央华东局、山东省人民政府和新四军军部所在地。西距文圣孔子之府百余里,北离兵圣孙子之村200余里,东濒海港,南望徐淮,民航铁路公路立体交叉,经纬如网。当共和国打开尘封的铁幕,沂蒙改革开放的浪潮随之轰然洞开。临沂神奇般地崛起,经济列全国百强县第31位,山东第2名,成为老区第一市,鲁南开放城。因之人口急剧膨胀,22万常住人口的城市,前来务工经商搞第三产业的流动人口竟达13万余人,其中仅暂住人口就达5万余人。治安问题明显增多。加之大跨度、跳跃性作案的“东北虎”、“拜金狂”、“斧头帮”、“夜袭队”等外地流窜犯的滋扰,临沂市公安局干警面临新的考验。
他们把警力撒在社会面上,以派出所为龙头,以联防为依托,在常易发案和治安死角,全方位、大密度、小网眼、多层次地巡逻,织成一片遮天巨网,铸成一把锋利之剑,“露头就打,顺线深挖,力求全歼”。雄狮奋鬃长鸣,威慑奸盗,即使在黑沉沉的子夜,那如炬的目光,也会使犯罪分子缩回魔爪。一个幽灵般的黑影挟着一包东西,鬼鬼祟祟刚蹭出城建局家属院,就被沂州路派出所的几个全身溢着虎气的治安人员抓住,这名蹦达8个城市的青岛籍重大流窜犯,惊讶地唉叹:“简直遇上了天兵天将……”
西方发达国家的警力占总人口的万分之三十以上,中国约占万分之十二,临沂则是万分之六点八。警力紧张,犹如拉满的弓弦。全局各科、室、队、所全部实行24小时“值瞪眼班”,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1990年以来,刑事、治安案件逐年下降,其中1992年刑事案件比1991年下降13%,治安案件下降21%,一向风淳民朴、惯于安详的古城人安居乐业,云集此地的天南地北的商贾都说:“在临沂做生意安全放心……”
翠绿的橄榄林,也是为群众救灾抢险的钢铁屏障。
羊年的沂蒙,那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使披珠戴玉怀抱临沂城的沂河、祊河失去了往日的温柔,妖魔样狰狞着白齿似的恶浪,舔着血舌似的潮头,似乎要把这近三千年的古城漂起来。局党委一班人率450名干警风驰电掣驰骋在抗洪救灾第一线。3名群众被困在摇摇欲坠的建筑物上,李希文率先登上冲锋舟,疾进浪谷,一个洪峰卷来,人仰舟翻,但没有一人往岸上游,而是激流勇进,猛向群众靠拢……一名老人从上游被洪水冲下,沈玉龙不顾沂河桥上水至腰深,带人冲上桥心,在浪头铺天盖来的当口,抓住老人的衣角……又有6名群众被水淹,数十名烈火般的干警,奋不顾身地冲上去……
洪水洗浴了干警的心灵,绿韵染明了群众的眼睛,地区公安处给20多名干警记功嘉奖,省公安厅给他们记集体三等功。中国红十字总会授予临沂市公安局“1991年抗洪救灾先进单位”,授予孙景瑞“1991年抗洪救灾先进个人”。
橄榄绿是生命之本色,是警民水乳之情的升华。
现代化社会生活是一个大系统,环环相扣,交通安全更是扣人心弦。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车万车街上开。街衢如织的临沂市,阡陌交通,人流如潮,举步维难;车辆如梭,交叉争抢道口,高峰期交警全部投入,依然怨声载道。局领导一班人走上街头路口,细致研究:实行专群结合,聘任组建一支人民交通管理员队伍,100多名头戴黄帽、手执“杏黄旗”的离退休干部职工在街口站干线,他们和交通警察同川流不息的车流人流极好地构成了一幅繁荣、和谐的现代“清明上河图”。
三尺岗台,7小时站立,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转体挥手之间,为行人司机摆动幸福的橄榄枝。创一流的队伍,创一流的工作,创一流的服务,要让警岗充满爱。分管交通的副局长杨生职务变了,工作干劲没有变,站高峰岗,节假日替班,整天为交通安全奔忙。严谨的警风,端正的姿态,潇洒的动作,干练的手势。然而,有谁能想到那无情的杀手——刺耳的噪音,呛人的废气。风吹日晒,一天到晚,吐一口黑黑的痰,拧一把渗着烟尘土星的鼻涕,浑身散架。山有坚韧,才能挺立于天地之间,人有坚韧,才能经受风雨的考验。汗浸血染,临沂交通秩序赢得了山东人的赞誉。中央电视台来沂蒙拍摄《橄榄情》,激情洋溢地把临沂交警誉为“琅琊雕塑”。这是汗的镌刻,这是血的雕塑。
西方人说:犯罪率最高的是警察。中国人说:病亡率最高的是警察。公安部有一份统计资料,全国公安人员平均寿命仅48.6岁,实令国人惊心。山东电视台摄制《沂蒙金盾赤子情》专题片,有组特写镜头:一位英姿勃勃的警官,有力地挥手指挥着干警引吭高歌。有谁能想到5个月之后,这位年仅46岁的乡派出所副指导员刘志国,猝然倒在岗位上;仅两天,46岁的车管所长朱时业又英年早逝;又过了两天,乡派出所长马秀卿又离开了妻子儿女……任是无情泪也弹,当世界依然走向赤橙黄绿青蓝紫时,独有公安干警拥有了这个绿色的光环,这道绿色年轮,然而,马秀卿、朱时业、刘志国却越出了绿色之门……
“……金色盾牌热血铸就,危难之处显身手,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
1992年7月,江泽民总书记来临沂考察工作,欣然题词:“弘扬沂蒙精神,振兴临沂经济”。这是对沂蒙老区的极大鼓舞,拥有沂蒙精神的临沂公安干警,更是英气倍增,劈波斩浪,为改革开放尽心竭力,以更威武的雄姿,永不松懈的警惕,再振警威。
好啊,沂蒙公安!


查看完整版本: [-- 沂蒙公安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