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企业要在转换内部经营机制上下功夫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2年01月 -> 企业要在转换内部经营机制上下功夫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石军 1992-01-31 00:00

企业要在转换内部经营机制上下功夫

第5版(理论)
专栏: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纵横谈

企业要在转换内部经营机制上下功夫
石军
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面很广,要做的工作很多。但最关键的是要做好企业自身的工作,在转换内部经营机制上下功夫。
最近,我们对全省795户国营大中型企业进行了调查分析,排队结果是:搞得比较好的占35%,一般的占35%,差的占30%。有些大体相同的外部环境,基本相似的生产经营条件,甚至同行业同规模的企业,搞得好和搞得差的企业的经济效益相差达2—3倍,有的企业生机勃勃,创出高效益,而有的企业却死气沉沉,连年亏损。同行业企业之间的能耗水平也是如此。比如,水泥每吨熟料耗煤,全省平均128公斤,最低的103公斤,最高的165公斤,相差60%;小氮肥吨氨耗煤,全省平均2078公斤,最低的1748公斤,最高的2845公斤,相差62%;每吨棉纱耗电,全省平均1133千瓦/时,最低的1025千瓦/时,最高的1446千瓦/时,相差41%。
在同等条件下,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之大的反差?我们发现,主要原因就在于经营机制上存在着三大差异。在人事上,搞得好的企业的干部能上能下、能官能民,干得好提拔重用,干不好则就地免职;而搞得差的企业,干部仍是“终身制”,工作压力和动力不足。在用工上,搞得好的企业的职工不仅能进能出,干得好并适合做管理工作的还可当干部,任领导职务;而搞得差的企业,则工人能进不能出,安全感有余,危机感不足。在分配上,搞得好的企业,严格执行按劳分配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真正拉开档次;而搞得差的企业,则奖金发放平均分,工资调整“一刀切”,干好干坏一个样。这三大差异中,最根本的是人事特别是领导班子问题上的差异。领导班子素质高、战斗力强,就容易解决其它两个方面的问题,就能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依靠企业自己的力量战胜困难,搞好企业;反之,其它两个方面的问题就难以解决,必然躺在国家身上,等着靠外部“输血”。前不久,我们对全省30家亏损大户进行了亏损原因分析,找出了5条原因,而其中4条原因就与领导班子问题直接有关,有的领导班子在困难面前精神不振,畏难发愁,束手无策;有的领导班子则遇到问题绕道走,不敢大胆管理;有的班子内部不团结,内耗严重;还有的领导班子办事不公道,甚至主观武断,干群关系紧张。一些后进变先进,先进更先进的企业更能说明这一点。如,青岛橡胶九厂,原来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企业,但近几年他们在人事、用工制度上大胆改革,积极启用了一批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能人。其中,7名副厂级干部中有3名是工人,117名中层干部中,有77名是工人,540名一般干部中,有336名是工人,还有30名合同制工人走上了管理岗位。该厂由于干部有压力、工人有动力,结果是企业生机勃勃,生产经营一年上一个新台阶。通过上面的对比分析,可以清楚看到,搞好企业必须坚决打破“大锅饭、铁饭碗、铁交椅”这“一大二铁”,否则,企业就没有出路、没有希望。搞得好的企业的经验在这里,搞得差的企业其教训也在于此。
打破“一大二铁”,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最根本的是要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关键在于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从目前情况看,影响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症结已经找到,打破“一大二铁”的路子已经初步探明,从中央到地方都把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摆上重要战略位置,外部环境和条件正在改善,重要的问题就是能不能把出台政策落实到位,能不能大胆实践。有鉴于此,我认为当前应在企业内部突出抓好这样四点:一是要提高认识。应当看到,前一时期,国营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在某些方面不是加强了,而是削弱了,并严重制约了整个经济的健康发展;应当看到打破“一大二铁”是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关键,不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就无法搞好。我们必须从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抵御西方“和平演变”图谋的高度来认识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重大意义,增强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的事业心和紧迫感。二是要敢于碰硬。无论是宏观改革,还是微观改革,许多经济生活中的深层次矛盾,都既回避不了,也绕不过去,特别是解决“一大二铁”问题,必须有啃硬骨头的毅力,瞄准建立健全与发展有计划商品经济相适应的经营机制,一步一个脚印地解决问题。只要有利于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认准了就要干到底。前些年,有些企业搞劳动优化组合,大刀阔斧地进行劳动制度改革,很有成效。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坚持下来,这个教训值得我们认真吸取。三是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选准转换经营机制的突破口,有针对性地采取改革措施。从搞得好的企业的经验看,在通常情况下,首先要搞好班子建设,这主要体现在改革人事、用工和分配制度中,要从领导干部自身做起,为职工做出表率。实行劳动优化组合,首先要搞好干部队伍的优化组合;做到职工能进能出,首先要做到干部能上能下;打破分配中的平均主义,首先要从领导班子开始。在领导班子比较强的企业,要从解决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入手,要让干得好的职工特别是有较大贡献的技术人员、经销人员得到实惠。企业办不好,甚至出现经营性亏损,扣发奖金、减少工资,不能只对群众不对干部。一般来说,企业领导干部工作忙,贡献多,应该得到相应的报酬,但在企业困难比较大、效益比较低的情况下,不宜过份拉大与职工的差距,否则,就不利于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当然,这不是说一定要与职工拉平,付出多、贡献大的,还是应该适当多得一些。四是要善于学习和运用《企业法》和国家有关搞好企业的政策。近几年,国家为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制订了大量的法规和政策,其中无论是软的还是硬的,对于企业来说其“含金量”都比较高,只要运用得好,有的可以直接出效益,有的则可以间接出效益。但是,有些企业的厂长不注意学习和运用这些法规和政策。有许多法规政策虽出台很长时间了,但有的厂长却对其知之甚少,更谈不到用足用好了,只是跟着感觉走,凭着经验干。这在产品经济体制下或许能够应付,但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下,尤其是在改革的大潮中是根本不行的。高明的企业家应当是既善于用法规政策为生产经营导向,善于用政策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也善于以此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当然不只是企业的事情,它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和配合,特别是需要政府及其部门相应转变职能,加强指导,改善服务。只要求企业按照发展有计划商品经济的需要转换经营机制,政府部门仍然沿用产品经济体制下管理企业的方式,转换经营机制就难以奏效。应当承认,前一时期,政府转变职能的工作在某些方面还滞后于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按道理讲,应该是宏观管住管好,微观放开放活,但实际上却是该放的没有真正放开,该管的也没有真正管好。为了使政府职能的转变适应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去年我省枣庄市实行了政府部门与企业的“双方承包”办法,前者保企业完成承包任务中指令性计划部分所必需的条件,后者包承包合同所定指标的完成;并定期召开由企业领导人和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评判会,让企业考核部门,这对促进政府转变职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去年下半年,山东省政府在全省推广了枣庄市的这一做法,明确提出,转变政府职能要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同步进行,并宣布政府及其部门对企业实行“五管好”(管好产业政策的执行,管好厂长、书记的选拔配备,管好企业工资总额,管好承包合同兑现,管好法规的监督检查),“八放开”(改革试点企业的厂长有权任免行政副职和中层行政干部;企业自行确定内部机构和定员;拒绝“三乱”项目和未经批准的检查、评比、升级达标活动;扩大用工自主权;确立内部分配形式;自主使用留用资金;承担的国家指导性计划产品,享受一级定价权;提高固定资产折旧,免征“两金”,增提技术开发基金),支持企业在人事、用工、分配制度改革方面实现突破。实践证明,这些政策和措施,既推动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也促进了政府及其部门职能的转变。 (作者为山东省经委副主任)


查看完整版本: [-- 企业要在转换内部经营机制上下功夫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