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桥山柏常绿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2年01月 -> 桥山柏常绿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纪学 1992-01-31 00:00

桥山柏常绿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

桥山柏常绿
纪学
在陕北高原上,到处是光秃秃的山,赤裸裸的沟,即使有点树木,也稀稀落落的,既不繁,也不茂,而在黄帝庙陵坐落的桥山上下,则是一片苍翠碧绿,蓊蓊郁郁,严冬季节也不凋枯,仿佛无边褐黄中举起的一抹绿色云团,一块绿色宝石,勇敢地拂动着,拂动着,经年累月,四季不褪。
到达桥山脚下时,正值下雨。淅淅沥沥的雨丝落在柏树上,也被染成了绿色,而那些柏树,经雨水洗过的枝枝叶叶更翠更鲜,摇曳在湿润润的空间,轻风吹来,如同海洋翻涌起细碎连绵的绿浪。
冒雨走进轩辕黄帝庙。满院都是耸立的柏树,老柯新枝,浓叶纷披,整个庙宇都在绿荫掩映之下。最令人瞩目的,当然是那棵高大的黄帝手植柏。它挺拔高耸,直落云天,下围十米有余,七人合抱不严,故有“七搂八扎半,二十四个疙瘩还不算”之说。相传黄帝打败蚩尤定居桥山后,人们乱砍乱伐树木,连黄帝屡次禁止砍伐的柏树也一棵不剩,所以当山洪暴发后,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巨大损失。黄帝寻找原因,发现是因树被砍光造成的,就带头栽下了这棵柏树。上行下效,日久天长,就种了很多柏树。
当然这是传说。然而又岂止如此,单说这黄帝庙院内吧,就还有一棵挂甲柏,关于它,也有个传说。汉武帝刘彻集合几位大将,率领18万人马北巡边关,途经此地时,得知黄帝乘龙升天,就想学黄帝成仙,便命所有将士一夜间在黄帝陵旁筑起一座九转祈仙台,第二天卸下盔甲挂在一棵柏树上,独自登上祈仙台。这挂甲柏就是他挂盔甲的那棵柏树。真是假是,众口铄金,一直传了下来,谁也没提出过质疑。
柏树最多的,还算黄帝陵。那一棵挨一棵的柏树,新老相间,密密匝匝,遮蔽着黄帝的陵墓。沿着新修的石阶,穿过两旁排排夹阶的柏树,我走到了山顶。中华民族祖先轩辕黄帝的陵墓就坐落在其间。尽管谁都知道这是黄帝的衣冠冢,但仍然是无比崇敬。那“文武官员至此下马”的警示,那“黄帝陵”和“桥山龙驭”的大字,周围柏树森森,肃穆而立,更增加庄严气氛。伫立墓前,静思默想,凛然之气自心灵而出。此时,外面正细雨霏霏,这里却如同晴天,丝毫无觉。原来是棵棵柏树,如同忠诚的卫兵,不倦地擎起无数绿色华盖,晴遮日,阴挡雨。
漫步柏树之间,柏树的气息十分好闻。细看那些柏树,或如伞如盖,或如桩如塔,竞相向上,即使剩下半个身子,也顽强坚韧地生长着。它们有的立足于石缝间,有的跻身在峭壁上,有的新柏甚至长在老柏的空心处,表现出不屈的顽强生命力。匍伏在地上的,根须盘绕;搭手于空中的,挽臂凌空。还有孤立的、虬曲的,迎风的,夹石的,呈现各异的形态,昭示着不同的哲理。在泰山的岱庙,在北京的戒台寺,在天山深处的原始老林,我看过不少各姿各态的松柏树,但这里的柏树最使我开眼界,得到的启迪最多。
和上次来此一样,凝望着眼前这绿海似的柏树,心里总想,在黄土高原上,别处那么赤裸光秃,为什么独独这里柏树成林、绿色参天呢?莫非真的是黄帝在天之灵的保佑,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我问过一些人,回答还是种种不乏神秘色彩的传说。
传说终归是传说,它的浓厚的神秘色彩,对于保护这些古柏,也许起到了某种作用,但真正的原因还是历朝历代的重视。据现存碑记证实,早在汉唐时期,官府就命令百姓在桥山栽柏。北宋嘉祐六年,宋仁宗专门降旨在黄陵植柏。当时的坊州(即黄陵)中书接旨后,发动百姓栽树,是年植柏1400多株,还从乡间调了三户人家日夜巡守。看来,神话还是不能取代事实。不是吗?我就听说过,在那非正常的年代里,有人以职权砍了两棵古柏,没听说受到神灵的惩罚,而是后来法律对他进行了制裁。不管怎么说,黄陵的柏树是繁茂的,过去的统计,有61186株,现在自然该是更多了。
雨霁日出,金色阳光普撒在5800亩桥山上,普撒在数万株柏树上。告别桥山,踏上路途,走出好远,回头遥望那一片绿色,我还是禁不住怦然心动。
柏树,象征长翠;绿色,象征生机。远祖黄帝陵墓四周的这片绿色,不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命运的兆示吗?


查看完整版本: [-- 桥山柏常绿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