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优化结构提高质量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2年05月 -> 优化结构提高质量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牛若峰 1992-05-31 00:00

优化结构提高质量

第2版(经济)
专栏: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笔谈

优化结构提高质量
牛若峰
目前,我国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基本态势是,粮食等部分农产品地区性、结构性、低质量过剩与优质产品供不应求同时并存,农业生产不适应变化了的社会需求,部分与市场需求脱节。与此同时,在生产指导上仍然不加区别地要求增产,追求高产,而低质量产品卖不出去,再继续追求高产,等于白白浪费土地资源、物质投入和农民的劳动。这样的指导,显然不适应变化了的供求关系。
根据变化了的供求关系,我们不宜单纯地要求什么都增产,而应更加强调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提高农产品质量。
我国人多地少,后备资源有限,农业生产面临人口增长、消费收入增长和工业化需求增长的多重压力,发展农业只能是集约经营,以最低成本充分利用丰富的劳动资源,充分发挥多种形式的劳动密集和技术密集相结合的优势,多次循环利用一切农业资源,重点提高土地生产率和投入产出率,在此基础上提高劳动生产率。凡是人多地少国家和地区无一不是实行集约经营的。我国各地出现的高产高效农业先进典型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实行集约经营和全面发展。只是各地因情况不同,其集约化程度、模式和产出水平有所不同。
一般地说,在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下,高产量要求高投入,因而有可能与“高效”相矛盾。人民公社时期许多地方曾出现高产穷队,近几年出现的增产不增收和低质产品大量压库现象,都证明了高产与高效有时不完全一致。而“优质”与“高效”则是一致的,因为优质才有市场,才能卖出好价钱,在一定成本水平下就会获得好效益。因此,我认为,在高产优质高效这一农业发展战略方针中所说的“高产”,应当理解为是在优质基础上的高产。
为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国家和地方宜实行配套的鼓励政策,同时废除与此相矛盾的政策,从目前看,至少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结构政策。农业政策应有利于发展多种经营,鼓励农业资源的多次循环利用。例如饲料政策,农副产品留成加工政策,棉花等工业原料(地区)分成加工政策,都是急需的。
价格政策。改善农产品内部比价,拉开产品质量档次差价,切实实行优质优价,从价格上鼓励提高产品质量、商品标准化、规格化。
购销政策。凡是国家要求增产的,必须保证收购,兑现价款。国家对粮食压库问题要拿出一个解决办法。要从上到下地打破部门垄断、条条专制,鼓励农民组织起来参与流通,加快规范化市场体系和信息网络的建设。
出口政策。对有国际市场需求的名优特产品、农副产品的精加工品及其它有信誉的产品,应给乡镇企业或集体所有制集团公司以出口权,适当增加出口配额。
对科技事业的支持政策。1984—1988年,获国家和部委级奖励的农业科技成果平均推广率只有30—40%,还有60—70%未被利用。究其原因,一是技术推广系统无力进行推广工作,二是部分成果不符合农民的要求,品质育种等科研工作薄弱或滞后。国家和地方要从财政、物资、政策上支持农业科技的振兴,保证陆续有新的突破性成果(特别是优良品种)推出,并将它们应用于农业生产。
政绩考核政策。对地方各级干部政绩的考核不再单纯以产量、产值为标准,而改为高产质量效益指标,从而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导到“集约经营,高产优质高效”上来。
(作者为中国农科院农经所研究员)


查看完整版本: [-- 优化结构提高质量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