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架设跨越太平洋的桥梁——访美国友人斯坦利·贝尔律师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2年05月 -> 架设跨越太平洋的桥梁——访美国友人斯坦利·贝尔律师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张启昕 1992-05-31 00:00

架设跨越太平洋的桥梁——访美国友人斯坦利·贝尔律师

第6版(国际)
专栏:美国通讯

架设跨越太平洋的桥梁
——访美国友人斯坦利·贝尔律师
本报记者张启昕
十三年前,一艘悬挂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远洋货轮,乘风破浪,跨越浩瀚的太平洋,从上海首次抵达美国西北部的港口城市西雅图,中断三十年之久的中美直接海运从此恢复正常。中国船长曾喜悦地向在场的中美朋友说,“我们架设了一座跨越太平洋的桥梁。”十三年后,记者在华盛顿采访了这一历史事件的见证人——美国友人斯坦利·贝尔律师。他曾为美中两国货轮的直接通航付出了多年心血,如今,他的法律事务所仍继续为中国远洋运输公司和其他中国公司服务。
贝尔先生谈起美中海运贸易发展的历程,感慨万千。他说,十多年来,美中两国间的贸易从小到大,发展迅速,海运起了很大作用。华盛顿州面积虽小,但在对华贸易上却是美国的一个“大州”,贸易额近三十二亿美元。
贝尔说,西雅图离中国港口的距离最短,贸易来往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本世纪初,华盛顿州同中国的商品贸易就已十分兴旺。但在新中国成立后,中美的直接海运中断了。一九七三年中美互设联络处之后,两国贸易虽已恢复,但货物是经第三国船只运输的。中国远洋运输公司和华盛顿州的莱克斯兄弟远洋公司为重新开辟海运业务进行了商谈,贝尔先生代表这家公司于一九七五年应邀访问了中国。然而,当时直接海运存在着两个障碍,一是两国间尚未签订政府间的贸易、海运协定,再者中美间存在着冻结资产的纠纷,如果这一问题不能设法解决,中国船只抵达美国港口有被扣留的可能。贝尔为此研究了国会一九七六年通过的“外国主权豁免法”,提出了一项法律解释并得到政府的认可,即,驶入美国的中国船只可以不因冻结资产而受扣押。一九七九年二月十日,中美两家海运公司终于签订了直接通航的民间协议,为双方船只开往对方港口开辟了道路。同年三月十八日,莱克斯远洋公司的一艘货轮抵达上海,一个月后,一艘中国货轮来到了西雅图,从此结束了中美海运长期隔绝的局面。追忆往事,其中有多少美国有识人士为发展美中关系付出了努力。贝尔先生致力于发展美中关系已有二十余载,早在一九七四年进入西雅图一家法律事务所开始律师生涯之前,他就有一段难忘的经历。他说,他曾为华盛顿州联邦参议员沃伦·马格努森担任助手十年之久,这位议员青年时期曾在上海住过,对中国有着深厚的感情。早在一九五二年,马格努森就呼吁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虽然他的主张当时不受人重视,但他始终坚持不渝,并于一九七二年七月率领第一个国会贸易代表团访华。贝尔先生十分敬佩他的远见。他说,那时我还年轻,但从参议员那里我开始认识到中国的重要性,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志向,要为推进美中关系效力。
十几年来,贝尔律师经常到中国访问,从切身经历中,他目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变化。他说,中国的变化是健康而巨大的,特别是近两年来,中国南方诸省的进步更为惊人,可能有些美国人还未理解到中国的这种变化。他说,七十年代初,中国的经济是内向的,而现在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产品及经济活动对世界都有影响力。
贝尔先生还谈到美中两国应加强相互关系,增进了解。他说,一九七二年美中打开关系时,双方分歧远比现在严重,彼此了解甚少,但尽管有这些分歧,双方都看到了加强两国关系的价值。现在两国虽然存在着分歧和问题,但现实的做法不应是回避,而是平等协商,设法加以解决。
这是美国友人的肺腑之言。
(本报华盛顿五月二十七日电)


查看完整版本: [-- 架设跨越太平洋的桥梁——访美国友人斯坦利·贝尔律师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