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彬 |
1953-03-21 00:00 |
斯大林的名字就是克服困难的力量
第3版() 专栏:
斯大林的名字就是克服困难的力量 新华社记者朱彬 江南造船所机轮工厂的工人以实际行动悼念斯大林同志,全厂正进一步推广苏联高速切削法。 三月六日下午,学习高速切削法的先进生产者包胜昌听到斯大林同志逝世的不幸消息后,他立即想起去年十月在沈阳参加高速快速多刀多刃切削法先进生产者会议苏联专家临别时所说的一段话: “你们不要感谢我,应该感谢斯大林。是斯大林派我们来的,是斯大林指示我们:中国同志在理论上、实际上需要什么,有什么困难,都要尽力地毫无保留地教给他们。” 这一段话在包胜昌脑子里盘旋着,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亲切鲜明,可是现在,斯大林却和我们永别了!包胜昌的心情很激动,他不但为斯大林同志逝世而哀痛,而且为现在高速切削法还未普遍推广而感到不安。到现在为止,厂里只有六部车床经常运用高速切削法进行生产,厂里不少人都认为在车床上不能进行高速切削,高速切削法也不能精车细而长的工作物。包胜昌想到这里,一种冲击的力量从他内心爆发了,他决心要努力学习和试验,做出榜样来,在全厂推行苏联高速切削法的先进经验,来纪念斯大林同志。 当天晚上下班后,包胜昌立即约请了另外一个工人朱关胜,开始着手试验运用高速切削法精车长地轴,根据老经验,车这样长而细的工作物,车头开到一百转左右,中心架就会发热,工作物会震动,刀子就不能切了。包胜昌记得苏联专家指示过,只要把刀的切削角度找好,车头速度再快,这些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当他们装上第一把硬质合金刀,把车头由一百转增加到五百三十六转时,没到一刻钟,中心架发热了,工作物咬毛了。包胜昌换上第二把刀,车子一开,刀坏了。这时,他们两个人翻出苏联专家的报告,反复研究和找寻刀的角度,一把刀坏了再磨第二把,直到深夜换上第七把刀,刀的角度终于投准确了,铁屑像剪刀剪下来的指甲一样,一块块地飞出来,车出的工作物既平滑又光亮,而工作效率立即提高了一倍多。 第二天,深沉的哀痛使工人们普遍没有心情生产,老工人黄友兴想着自己所享受的劳动保险待遇,跑到俱乐部斯大林像前痛哭不止。但是当包胜昌和朱关胜昨晚试验高速切削法的新成就在机轮工厂传开后,工人们的情绪开始改变了。工人们被一种新的力量所激励着,连过去一直不相信自己的旧式大车床也有条件推广高速切削法的韩宝华、乔富林、翟光祖等,当天也主动地要求包胜昌立即教给他们高速切削法的初步原理,在旧式大车床上进行了试验。一个推广高速切削法的热潮就在机轮工厂展开了。在一周时间中,机轮工厂已有二十多个工人学会了全面地运用高速切削法,另外有四十多个工人报名要求参加高速切削法学习班,学习高速切削法的系统的原理,使高速切削法能在生产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