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澄宇 唐初 脩古藩 徐仲华 闻国新 赵晶洁 刘曜昕 向锦江 向锦江 |
1953-03-29 00:00 |
中学语文课本必须适当地编选古典文学作品
第3版() 专栏:
中学语文课本必须适当地编选古典文学作品 于澄宇 唐初 脩古藩 徐仲华 闻国新 赵晶洁 刘曜昕 向锦江 集体讨论 向锦江执笔 编者按:在本报编辑部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上,参加会议的北京市若干中学的语文教师对现在的中学语文课本提出了很多意见。本文就是根据教师们的意见写出的。 我们伟大祖国的文学遗产是非常丰富的。在大约三千年的悠久时间里,我们的文学是不断发展着的,几乎每一个时代都产生了为人民喜爱的不朽作品,这些作品各自表现了那个时代人民的生活和斗争,以及人民的思想、感情、愿望和要求。因此,今天的中学语文课本应该适当地编选古典文学作品,以便使语文课程的内容更为充实,更为丰富。通过古典文学作品的教学,能更好地对同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同学更深切地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优秀的历史遗产的民族”。 为什么要在中学语文课中进行古典文学的教学呢?理由是很显明的。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文字的障碍,进行古典文学的教学是困难的;至于大学,除文学系的同学以外,也没有学习文学课程的机会。但是我们应该让年青的一代具备古典文学的知识,这样,系统地进行古典文学教学的任务,就落到中学教育的身上了。 过去,中学语文课本的编者往往把古典文学作品和文言文混为一谈,他们按照所谓“国学”的范畴,将文学作品和有关哲学、政治、文字学、考据学等方面的作品混在一起,于是语文课本就从诸子百家到晚明小品,五光十色,无所不包。大多数作品又都是文言,极少宋元以后的口语文学。这说明教科书的编者对口语文学是极不重视的。其次,许多作品的内容是含有毒素的。现代青年学生不愿读这些东西是必然的;教师拿着这样的教材去教学,失败也是必然的。 解放以后,教科书出版机关对中学语文课本的编辑工作基本上是重视的,注意了课本内容的思想性。但在编选古典文学作品上仍然没有跳出前人的圈子,编者的着眼点仍放在文言文上,因此,三年来我们的古典文学教学是失败的。其原因,主要在于编者对于古典文学的教学目的,缺乏明确的认识。 由于古典文学教学的失败,就产生了另一种现象:教师看看附在课本中的几篇文言文的文章,觉得没有多少值得讲的价值,因此一学期中只是选讲一两篇,有的干脆就不讲了。其后果是使同学们完全忽视了对古典文学的学习,连极其普通的有关知识也不能具备。例如一九五一年夏季在某大学入学考试中,有一个学生竟把我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当作外国人。这里,我们应向青年学生引咎自责。 为了使中学教师更好地向同学进行古典文学的教学,重新编选古典文学教材是必要的。 现在中学语文课本在古典文学作品的编选上有些什么缺点呢? 首先,编者在中学语文课中没有给予古典文学作品以应有的地位。旧高中语文课本的“编辑大意”说:“从第三册起选了若干篇文言。选文言的主要目的,在使学生明确地了解文言跟现代口语的同异,养成阅读文言参考书的初步能力。”一九五二年改编的高中语文课本的“出版者的话”中也说:“从第一册起兼选文言文,用以培养学生阅读文言的初步能力。”从这几句话来看,编者的着眼点只在文言上,完全没有考虑到在中学语文课程中也应该让中学生获得关于中国古典文学的起码知识。例如,对我国古代天才诗人屈原,只有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对他作了简单的介绍;至于高中课本,就连他的名字也没有提到,更不必说他的作品了。一九五二年改编的高中课本,虽然选了“诗经”和李白、陆游等人的诗,但对其他重要古典文学作品,如汉、魏、六朝的乐府,以及晋代大诗人陶潜的诗和元曲代表作家的戏曲,就都没有介绍。 编者的目的既然只是要学生读“若干篇文言文”,在选材上也就缺乏原则了。编者没有认真地选录各时代最重要作家的作品或有代表意义的作品,反而把一些无关紧要的作品如马端临的“湖田圩田”、唐甄的“权实”和王符的“富者与贫者”等选进去了。 课本虽然也介绍了一些重要作家的作品,可是这些作品有的是缺乏代表性的。例如,高中课本第五册上的“杜甫诗三首”:“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即事”和“又呈吴郎”,都不是杜甫的代表作。 现行中学语文课本还有一个严重缺点,就是在古典文学作品的编选上缺乏系统性,比重也不适当。每一册课本往往错杂地罗列着各时代的作品。以新编高中课本第四册为例,在这一本书里,不仅有战国、汉代的作品,也有唐、宋、清各时代的作品 (旧本中还把蔡元培和陈垣等现代人的文言文和古典作品编在一起)。“绝句八首”那一课竟把唐、宋两代诗人们的不同主题、不同风格的作品编在一起,使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感到很大的困难(因为每首诗都有各自的教学目的)。这种编法对教学是没有好处的。它不能使同学们从古典文学作品的学习中看出我国人民文学的发展过程。课本在古典文学作品的分配比重上,是极不适当的。高中各年级课本中都有古典文学作品,可是初中课本中只选了两篇。在我们的古典文学作品中,有不少优美而又容易阅读的诗歌,以及美丽的传说、民谣,为什么不选一些到课本里来呢? 退一步说,从课本中所选的文章来看,能不能使学生“养成阅读文言参考书的初步能力”呢?我们认为是不可能的。高中语文课本从第三册起有了文言文,可是从第三册到第六册,编者并没有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来编排,只是第三册上所选的文章较短,其他几册上所选的文章较长而已。从有些课文在改编后的情况来看,足以说明编者在这方面是欠考虑的。例如沈括的“活版”原来放在第六册,现在则放在第一册了;“木兰辞”原来放在第三册,现在也改编在第一册了。如果说现在的改编是恰当的,那就不能不承认,过去的编法是不妥当的了,因为编者没有很好地考虑那一篇给那一年级同学读最合适。像这样取材杂乱、编排上有缺点的语文课本,不仅不能引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也不能责成语文教师来完成“培养学生阅读文言的初步能力”的教学任务。 为了把中学语文课本的编辑工作做好,我们愿意提出几点意见:第一、希望教科书出版机关组织几位对古典文学有研究的同志来参加编选工作。第二、在编选古典文学作品时,应特别重视从人民群众中产生的无名作家的杰作;我们要介绍的作家,必须是各时代中最杰出的代表,所选作品也必须是他们的主要代表作。第三、在教材的编排上,可以按照时代排列,以便系统地全面地有重点地向同学介绍古典文学作品,使中学生能够知道我们祖国的伟大作家和伟大作品。第四、为了照顾同学的接受能力,应该多选文字比较浅显的作品(课文后要附必要的注释),按时代组成单元(每个单元前面写一简单的介绍,以说明这时代的文学特征和基本精神)。第五、介绍作家的生平,使教师们可以正确地利用这些教材讲授。第六、编印古代重要作家选集(里面要附详细的注释)和长篇名著的注释本,作为青年学生的补充读物,以便让我们的青年一代更多地了解我们祖国的古代优秀作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