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沙漠上崛起的城市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2年07月 -> 沙漠上崛起的城市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徐平 1992-07-31 00:00

沙漠上崛起的城市

第7版(国际)
专栏:埃及通讯

沙漠上崛起的城市
本报记者 徐平
埃及国土有一片浩瀚无边的荒沙大漠,尼罗河河谷宛如一条狭长的青色缎带,蜿蜒穿越其间,濒临地中海的尼罗河三角洲,就是这条缎带顶端的一个绣球。埃及人自古就傍尼罗河而居,现在全国人口的4/5都聚居在这“缎带和绣球”上,而全国约1/4的人都挤在大开罗。
埃及政府当初决心建一批沙漠新城,以改变国内人口布局极不合理现象。10多年过去了,随着一座座新城在埃及沙漠中崛起,人们再不会把它们误认为梦幻般的“海市蜃楼”,而是埃及向沙漠进军的赫赫战果。
出开罗往西,黑色的高速公路劈开沙漠,一直通达“五月十五城”。整齐的街道、新盖的楼房以及生活在那里的新居民,使这座沙漠新城充满了生机。当地人告诉记者,每个居民小区都有一个小商场,不缺日常生活必需品。目前中东地区最大的钢铁生产中心——拥有2.5万人的埃及钢铁公司就在附近。住在这里的大多数新居民不必为住房紧张而发愁,也免去了上下班的奔波劳累。
“十月六日城”在开罗西北约40公里处,这座1982年才开始在沙漠上建设的新城,在埃及已建和拟建的12个沙漠新城中排行老二。约1万户居民已在这里安家落户,190个工厂正在为国家创造财富。
伊卜拉欣·穆罕默德是扎加济格大学的毕业生。虽然家人全在开罗,但是他只身一人已在这里闯出了自己的天地:他不仅在市府谋有一份美差,还拥有自己的住房。他的新居在第七住宅区,一套单元房,两室一厅,属中档标准。虽然这套住房的分期付款期长达30年,但是每月仅付60埃镑(约合18美元)。
提供住房、有较高的收入、低廉的地价、10年—15年免税,政府的这些优惠政策是把新居民和投资者引往沙漠新城的主要原因。在“十月六日城”的高档居住区里,我们参观了一处在建的两层小楼别墅,它带一个很大的庭园,围墙圈起的全部面积约有2000平方米。
投资者在沙漠新城同样踊跃。在开罗东北约55公里的“斋月十日城”,当局原先计划到2000年在工业区内出售750万平方米土地开办工厂,谁知实际上到去年年底工业区内已有1070万平方米的土地卖出。预约登记要在这里开办项目的已数以千计。
“斋月十日城”是埃及最早建设、也是目前最大的一座沙漠新城。如果你去那里访问,市府领导人法鲁克先生会自豪地告诉你,在国家投资7.3亿埃镑用于新城的基本建设后,这片沙丘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投资、350万埃镑的国内私人投资以及17个国家外商的投资,已使这个有近500家工厂、创造了4.5万个工作岗位的沙漠新城,成为埃及一座重要的“工业堡垒”。该市13年的产值累计25亿埃镑,其中出口创汇约合10亿埃镑,已经超过了迄今对它投入的23亿埃镑。
沙漠新城建设不但疏散了人口,还通过一批外资企业引入了国外先进的生产和管理技术,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沙漠新城在埃及的经济生活中正在显示其越来越旺盛的生命力。当第一批的7座沙漠新城的脉搏都已不同程度地跳动起来后,第二批5座沙漠新城的建设工作最近也已陆续上马。当局希望这些新城能吸引100万埃及人,并提供20万个就业机会。沙漠上的“海市蜃楼”正在埃及变成一座座现实的新兴城市。
 (本报开罗电)


查看完整版本: [-- 沙漠上崛起的城市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