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中国科学院新增选学部委员简介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2年02月 -> 中国科学院新增选学部委员简介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92-02-29 00:00

中国科学院新增选学部委员简介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中国科学院新增选学部委员简介
吴孟超
生物学部学部委员。医学家。1922年8月生。福建闽清人。1948年同济大学医学院毕业。现任第二军医大学教授、中华医学会副会长。是我国肝胆外科创始人之一,国际著名肝胆外科研究和外科实践者。50年代,在国内首先提出了中国人肝脏解剖五叶四段新见解。现已为国内外学者所公认,编入各类教科书。60年代初,首创常温下间隙肝门阻断切肝法,成功地进行了中肝叶切除术,成为肝脏外科的一个突破。70年代,潜心研究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和肝癌的早期诊断。在国内首先应用肝动脉结扎法和肝动脉栓塞法治疗中晚期肝癌,并提出肝癌二期手术新观念。1985年开展肝癌的基础研究,研究出一系列肝癌标记物,进行了单克隆、导向及导向治疗研究,提出了免化治疗。曾获全国、全军科学大会奖各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全军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
孙家钟
化学部学部委员。物理化学家。1929年12月生。天津市人。1952年燕京大学化学系毕业。现任吉林大学教授。从事物理化学教育和科研近40年,成绩显著。在量子化学多体理论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1、被国际誉为中国学派的配位场理论研究中,他将参数拟合方法发展成新的多体理论,并得到实际应用。2、深刻地揭示了二阶约化密度矩阵的拓扑空间的几何性质,并被公认。还建立了前人没有得到的孪函数多组态自洽场方程。3、得到了多重散射Xa自洽场方法中所缺少的原子氛重叠作用项,扩展了应用范围,被称为严格的Xa理论。1982年配位场理论方法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他是第二名获奖者。
吴传钧
地学部学部委员。人文地理与经济地理学家。1918年4月生。江苏苏州人。1941年中央大学地理系毕业。1948年在英国利物浦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他主编的《中国农业地理总论》综述中国及不同地域的农业生产特点和存在问题及将来发展方向,为国家农委80年代初制订《中国综合农业区划》准备了重要参考依据。他主编的《中国土地利用图集》(1∶4000000),土地利用分类适合中国特点和地图比例尺,编绘设计制印达到较高水平。他与同事合编的《国土开发整治与规划》试图为国土研究草拟一个内容和方法的轮廓。他还被选为国际地理协会副主席。
吴建屏
生物学部学部委员。神经生理学家。1934年4月生。江苏太仓人。1958年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毕业。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脑研究所研究员。多年从事关于大脑皮层神经元细胞水平及亚细胞水平的研究,率先以微电极细胞内辣根过氧化物酶胞内注射染色与电镜观察相结合的综合技术,探讨了大脑皮层内快、慢锥体束神经元上的突触分布和轴突触侧枝分布的不同,首次证明来自丘脑腹外侧核神经元的纤维末梢与大脑皮层快锥体束神经元有直接突触联系;证明了刺激大脑皮层运动区引起的锥体束D和I反应都是快传导锥体束神经元重复放电的结果。早年还以实验证明了初级传入冲动可抑制疼痛放电,并指出针刺部位与疼痛部位之间的神经阶段性关系与针刺镇痛效果的大小有关,可作为针刺镇痛选穴的依据,有重大临床效益。
李吉均
地学部学部委员。自然地理与地貌学家。一九三三年十月生。四川彭县人。一九五六年南京大学地理系毕业。现任兰州大学教授。长期从事冰川学、地貌学与第四纪研究。经过集体讨论综合多学科成就,他带头提出青藏高原在第四纪的几个上升阶段、幅度和形式,为国内外广泛引用。近年又指明黄河上游多级阶地是高原隆起阶段性反映,分别形成于二点零至零点一五Ma前。作为研究现代冰川的首批成员,对西藏现代冰川和第四纪冰川进行了系统研究,主编《西藏冰川》专著,首次指出庐山存在大量温热地貌遗迹和部分寒冻与泥流地貌系统,替代冰川成因解释。研究兰州附近黄土、古土壤,重建与南极冰芯相比拟的十五万年来环境迁变。他是“青藏高原隆起原因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自然科学一等奖的主要贡献者之一,获得国家教委二、三等奖各一次。(附图片)


查看完整版本: [-- 中国科学院新增选学部委员简介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