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张维良的笛箫世界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2年02月 -> 张维良的笛箫世界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谌强 1992-02-29 00:00

张维良的笛箫世界

第8版(副刊)
专栏:

张维良的笛箫世界
谌强
8岁那年,张维良跟随父亲走进苏州市的一家百货商店。父亲打算买一件乐器,送给迷恋音乐的儿子。父亲并不懂音乐,只能如古俗观子抓周一般,等待着孩儿的选择。一支普普通通又仿佛具有魔力的竹笛,吸引住张维良,带着他开始了神奇迷人的音乐之旅。
过了一年,张维良便自学完了他的第一本“教材”——他把大街上流行的语录歌收集起来吹了个遍。又过了几年,张维良考进苏州市京剧团,把自己整个儿投进了竹笛的世界。20岁的张维良带着心爱的竹笛迈进了中央音乐学院的大门。1981年转入中国音乐学院,1982年毕业留校任教。
去年秋天,张维良应英国中华文化中心之邀赴英演出。音乐会在伦敦皇家音乐厅举行。除笛子外,张维良还演奏了箫、埙、巴乌等中国古乐器,使皇家音乐厅顿时喧腾起来。一个名叫大卫的年轻大学生兴奋地找到张维良,要拜师学吹中国竹笛。今年春天大卫英伦来鸿,告诉张维良他已会吹一些中国民歌,正准备学习制作竹笛。他说这是一种非常迷人的文化。
英国《独立报》称张维良的埙独奏《阳关三叠》把人带到了有五千年文化的古老土地,箫独奏《妆台秋思》弥漫着一种深挚的思念之情。
伦敦大学教授法吉的夫人是位中学音乐教师,在学校教学生吹奏苏格兰竖笛。她曾在伦敦唐人街买下一支状似竖笛的中国洞箫,却不知如何吹奏。张维良把自己的一张箫独奏专辑唱片《箫的世界》赠送给法吉夫妇。悠远而神秘的箫声令法吉夫人十分兴奋,她立即找出那支闲置已久的洞箫,请张维良教她吹奏。她说待自己学会后一定要在学生中去普及。更令法吉夫妇惊叹不已的是唱片中竟有一支箫与西洋乐队成功合作的曲子《箫与弦乐》。于是,中国笛箫与交响乐队成了他们经常交谈的话题。
《笛与箫》,在一张以吹篪(一种似笛的中国古乐器)女石刻像为背景的节目单上,写着这三个大字。这是今年1月底张维良第二次在北京音乐厅举行独奏音乐会时,他自己设计的节目单。他的名字静静待在节目单的一角,很小,没有一点“独奏”的味道。他觉得“独奏”并不重要,而“乐队”是指为《笛与箫》音乐会作曲、指挥、演奏的每一个人。他极看重大家为传统民族音乐的创新作出的可贵努力。
音乐会结束后,一个观众问张维良,为什么用这幅古朴的吹篪女石像画,来设计颇具现代风格的《笛与箫》音乐会的节目单。“因为今天是植根于昨天的。我希望这古老的乐器吹奏出属于今天和明天的新声。”张维良说。(附图片)


查看完整版本: [-- 张维良的笛箫世界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