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
1993-07-22 00:00 |
切实保证国家重点建设项目
第1版(要闻) 专栏:
切实保证国家重点建设项目 本报评论员 最近国务院发出通知,要求集中资金保证经济工作的重点需要,重点支持农业、有效益的国有重点企业和国家的重点建设项目。这一文件对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证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各级政府应当坚决地、全面地贯彻落实。在这里,谈一谈切实保证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交通、能源、通信、农业、水利、重要原材料等一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取得了重大进展。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心系大局,团结协作,为国家重点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一段时间以来,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有些地方和单位只顾抓那些对自己有利的、来钱快的项目,热衷于“炒”地皮、“炒”股票、乱集资,而把资金缺口留在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上;有些地方和单位不但不积极支持国家重点建设,而且还从狭隘的小团体利益出发,抱着“吃大户”的想法,“雁过拔毛”,给重点建设造成一些人为的障碍。这些情况虽属少数,但不能不引起注意。 集中力量,解决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是多年来我们搞经济建设的一条成功的经验。我们国家还比较穷,家底就那么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都会面临资金紧张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要分清主次,根据轻重缓急,科学、妥善安排各项建设。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是发展经济的关键所在,其中相当大部分是为了缓解和解决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这些关键问题、“瓶颈”问题既是关系到全局的,也是关系到局部的。解决得好,对全局有利,对每个局部也有利;解决得不好,对全局不利,对每个局部也不利。例如铁路的“瓶颈”问题,不但是全国经济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而且对每个地方的经济发展也有重大制约作用。所以每个地方都应当把搞好国家重点建设当成自己份内的事。希望本地区、本单位的经济上得快一点,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有一条原则,就是绝不能因此而分散了财力,挤占了国家重点建设的盘子,拖了建设大局的后腿。希望大家都树立以大局为重的观念。 为了确保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保证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资金及时到位。鉴于目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今年除了计划内的重点项目外,要从严控制新的开工项目,要腾出资金保重点。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资金来源不落实、条件不具备、市场前景不明的项目,要下决心停建、缓建。 要切实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管理。对于各种集资活动要从严掌握。超出国家规定以外的集资要予以制止。要正确引导资金流向,使之更有利于国家建设总体部署的顺利实施。在今年的国库券发行任务完成以后,要继续做好用于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国家投资债券和企业债券的发行工作。 各级地方政府要大力支持国家重点建设。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各地要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以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不能搞地方保护主义。要想方设法为国家重点建设排除障碍,提供方便。要做到非重点建设项目服从重点建设项目,地方重点建设项目服从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在两者发生矛盾时,一定要优先保证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对资金、能源、原材料、运输等的需要。各地要热情关心和支持国家重点建设,急重点建设之所急,帮重点建设之所需,从生产条件到生活保障都给予大力支持。对那些“吃大户”,揩重点建设的油,甚至发国家重点建设财的错误做法,要坚决制止,对触犯刑律的,要坚决绳之以法。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支援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领导,主要领导同志要亲自抓这件事。要统一思想,加强纪律性,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保证政令畅通,从各方面为国家重点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切实的保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