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洪 |
1993-07-30 00:00 |
经济发展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第5版(理论) 专栏:
经济发展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马洪 一波同志的新著以历史唯物主义精神,论述了1957—1966年十年间党和国家对经济、政治、文化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决策过程和情况,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我们的党史、国史提供了一份极为珍贵的教材。同时,从中引出的一系列重要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今后贯彻十四大精神,按照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编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和中共党史都是很有意义的。 从经济上来说,1957—1966年的十年,是探索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经历曲折发展的十年。两年“大跃进”,连同自然灾害,造成三年大困难,经过五年调整才实现再发展。由于不顾客观经济规律,脱离实际地追求高速度,虽然1958—1959年两年经济高速增长了,但紧接着出现经济大滑坡,付出了惨痛的代价。1958—1962年五年间,平均来看,经济不但没有增长,反而平均每年下降0.4%。一波同志的著作系统地回顾了这一时期中央经济决策的主要过程,为我们展现了“大跃进”的产生、发展以及其后的治理整顿恢复的历史画面。一波同志作为当时中央主管经济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为争取当时经济的正确决策,克服经济困难,整顿经济秩序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当时那种特定的环境下,他的心情也是很复杂的。一方面,他积极拥护毛主席的指导思想,另一方面,在某些重大问题上有时又有疑虑和不同的看法,以致在反“反冒进”的南宁会议等会议上成为被批评对象。但是,在他的新著中,还是着重检讨自己的失误。这是本书的一个特色,是一波同志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地方。一波同志在总结“大跃进”的经验教训时指出:“经济发展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大轰大嗡,必须保持有效的宏观调节,尽量避免盲目性,则是我们在经济建设的进程中应该始终高度重视和充分注意的。”经济运动是有客观规律的,只有尊重和掌握客观规律,才能有效地提高我们的宏观管理水平。“大跃进”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是失败了,但并不说明我国经济不可以加速发展,不可以跃进。 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是永无止境的,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上有不同的课题要求解决。小平同志讲得好:“对于我们这样发展中的大国来说,经济要发展得快一点,不可能总是那么平平静静、稳稳当当。要注意经济稳定、协调地发展,但稳定和协调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的过程中,如何保持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仍然有大量问题需要探索解决。经济发展总是有一定的周期性的,总会有一定程度的波动的,我们“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使经济保持相对稳定的高速发展,关键是要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大体平衡。中央最近提出加强宏观调控,做好经济工作,这是完全正确的。我们既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又要搞好宏观管理,协调好大的比例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还应当特别指出,一波同志在《回顾》中,充分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把“大跃进”等失误都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论述,对毛泽东同志的功过给予了正确的评价,特别是讲到了毛泽东同志一旦发现经济中的问题并认识到一些错误,能够及时予以纠正。是非功过、细致分明,读来令人感动。一波同志对历史问题认识的这种胸怀、这种高度,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品质,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