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山南底锄苗中互教互学 提高技术保证增产 每组选有技术员说到做到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47年07月 -> 山南底锄苗中互教互学 提高技术保证增产 每组选有技术员说到做到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47-07-30 00:00

山南底锄苗中互教互学 提高技术保证增产 每组选有技术员说到做到

第2版()
专栏:

  山南底锄苗中互教互学
 提高技术保证增产
 每组选有技术员说到做到
【本报讯】平顺一区山南底锄苗中,技术领导提高一步。该村在农业生产上是一区的中等村,在技术上和一般村一样,每遇一项农事活动来到,都要研究一下技术,可是研究出的办法往往不能真正做到。或者研究罢第一天是照那样做,第二天就不那样做了。这就成了技术再提高一步的大问题。此次锄苗中在技术领导上采取了以下办法,贯彻了说到做到。
一、技委会和互助组相结合,是说到做到主要的环节,全村有一个互助社,三个互助大队,下有十三个互助小组,每组选一技术委员,每队选一个技术指导员。另外全村还有三个当然委员(生产主任、劳动英雄、农会主席),推选生产主任党技委会的主任,技委会的根是扎到群众中。技术委员在组内一面做活一面领导研究,再召集全村技术委员会统一研究,这样研究出的技术容易做到。
二、打破贯彻技术思想阻碍,提倡互做互学。在组员中有些存在一种:只要多上肥,多下雨,庄稼就能长好,讲技术不顶多大事情的想法。耿文林说:“肥大就行,不信巧做造,还应该巧上肥”。申元和老汉说:“不管你怎样研究计划(技术),也计划不下雨来。”这种思想又阻碍了对技术的贯彻,后用每家五、六亩地,做不好吃什么,来对比一样地两样做造,两样收成,打通了思想,这样才对技术重视起来。为了提高锄苗技术,组员们一边锄苗,一边啦自己的毛病。如道孩说:“我有这个毛病,不下地锄,留茁重。”河福说:“我锄不好,不会围土。”一个一个都把自己的毛病说出,互相监督,掀起了互教互学的热潮。如申福胜组在三亩地锄苗时,申六则,申来太捉着胖则手拿着锄教。王安虎是先锄样子,教不会锄的人照着锄,这样技术一天比一天提高了。河福锄棉花地,全村评定为第一份技术好手。
三、创技术包工办法,这是说到做到把口头技术变成手头技术的关键。这种包工老乡们也叫临时小包工,着重在技术上。以申福胜组做榜样说,该组在××地锄苗,共去九人,亲眼看住他那块地圪拉大,苗子稀稠不匀,有高有低,还有些小苗死了。根据这种情况决定:一安暂留五、六棵,株距二指至二指半,不留夹安豆子,一亩地确定四个二分工包出,为了实现所定的技术标准,锄了一歇,即初步进行检查,锄完时进行检查与技术折工。如申开只没有把棵间苗拔清楚,少折二分工,郭张巨锄头没有走到,少折一分工,全组在五天以内共包工二十一亩三分苗,原包为四十一个六分工,实行了三十六个工,省五个六分工。自这样实行起以后,技术大为提高,在包工的二十一亩三分地内,有十三亩半,合头等标准,七亩半合二等标准,没有三等地,做到了又快又好。
全村在锄苗中,共进行了二次检查,第一次头等地占百分之六点四,二等地占百分之八十三点五,三等地占百分之十点一。第二次检查头等地占百分之二十一点六,二等地占百分之五十点八,三等地占百分之二十七点一。一等增多,二等减少,三等增多。其原因是二次检查标准高,与辅助劳力不会锄苗。总之,山南底在锄苗中对技术能说到做到,把口头上的技术变为手头的技术,这是很大一个创造,是目前提高农业技术的关键。(专署通讯)


查看完整版本: [-- 山南底锄苗中互教互学 提高技术保证增产 每组选有技术员说到做到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