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精神富有者——记万丰村党支部书记潘强恩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3年09月 -> 精神富有者——记万丰村党支部书记潘强恩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孟晓云 1993-09-30 00:00

精神富有者——记万丰村党支部书记潘强恩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在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

  精神富有者
——记万丰村党支部书记潘强恩
本报记者孟晓云
十年改革大潮中笔者所见的农民企业家已为数不少,但是,像深圳宝安区万丰村党支部书记潘强恩这样,既是企业家,又“客串”理论之门和文学之门并著书立说者却不多见。
初识潘强恩,是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万丰村实践理论研讨会上。众多著名理论家和学者对一个村庄及潘强恩创造的“万丰模式”给予高度评价,令人耳目一新。三个月后,记者到深圳宝安区沙井镇万丰村采访潘强恩,他又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教授和研究生包围着,与学者们一道评古论今。
这位村党支部书记喜欢结交有学问的人,不论你是干哪一行的,只要你有深刻的思想和真才实学,潘强恩都希望能从他们身上吸取营养,他永远“需要新鲜感和新意”。
改革开放使潘强恩和他的万丰村村民们无一例外地富裕起来,可是,在属于潘的一栋楼房中,最珍爱的不是豪华的家具、时髦的电器,而是上万册的书。他追求精神上的富有和享受。在他家里转一转,走廊、洗脸间、卧室、书柜、写字台、床头,凡有空间全摆放着书,果真是铺天盖地。问及最喜欢读的书是什么,他回答是《三国演义》和《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白天,潘强恩处理公司和村里的各种事务,接待各路来访者,晚上的时间属于他自己。他谢绝来客,不接电话,闭门读书。他对我说,要想做一个有作为的人,必须博学,书可以给人以智慧。
他喜欢写作,一开始也并非为了发表。中学时代他梦想过当作家,后来,他当过赤脚医生,又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与各阶层人士接触,对于不同背景下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微妙变化和由此生发的动人故事,有所感便记下几笔,20年来居然写了七八十万字。近两年,在一些作家朋友的怂恿下,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浴血青山》,现在又在酝酿一部以万丰村为背景的纪实小说《桃园梦》。
一个农民企业家写小说,足以令人意外。潘强恩淡然,认为这不过是自己年轻时候作家梦的一种延续而已。他更热衷的是社会科学理论,具体地说,是为在万丰村进行的实验“立说”。他所进行的实验,概括起来就是把已经联产承包的各家各户,以特殊的适合本村实际的章程,用股份制的形式组织起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兼顾各方利益,从而既解放了生产力,又免除了“大锅饭”的弊端,也抑制了两极分化。他要把万丰建设成共同富裕的伊甸园。
也不知从何时起,他开始埋头写论文,并且一发而不可收。他攻理论,并非发达起来后的一种附庸风雅,或者图虚名,他的目标十分明确,“通过这一途径,听取读者尤其是政治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对我们所进行的种种实验的意见,使我们的实验更臻完善。”一个村干部,为什么要涉足理论?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下面的一些回答:
“位卑未敢忘忧国。我期望也相信万丰模式对我国立足本地发展的农村经济有用场。”
“没有好的理论就没有好的实践,理论能使我的事业减少失误。”
“一个企业家的成功是思想的成功。给本企业群众带来多大利益,对社会带来多大贡献,取决于企业家的思想深度和影响力。”
潘强恩身上既有农民的淳朴,也有文人的儒雅,更有着企业家的谋略。他评价自己是多重性格,既有文质彬彬的一面,也有武夫的一面。他让人感到真实而有丰富的内涵。
潘强恩最引以骄傲的是,三年前第一次在《深圳特区报》发表论文就获了奖,那篇论文题目是《从万丰村的实践看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有人说,去年是潘强恩的获奖年。经市民投票,他被评为深圳商界风云人物之一;获深圳八大藏书家的称号;他的论文《万丰模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益尝试》又在广东省的评比中获二等奖。企业家的精明强悍及运筹组织能力和较高的文化素养集于潘强恩一身。潘强恩将这一切归功于他所拥有的精神财富。
潘强恩指着家里满世界的书说,钱可以不多,书不可以不多。“多年来我养成写作的习惯,写作逼使我博览群书。如果有一天我偷懒不写了,也可能就失去了读书的兴致。所以,我不能放下我手中的笔。”潘强恩这番话为他读书、写作、事业三者的关系做了最好的注脚。


查看完整版本: [-- 精神富有者——记万丰村党支部书记潘强恩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