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打破语言的障壁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3年05月 -> 打破语言的障壁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邵锐 1953-05-29 00:00

打破语言的障壁

第3版()
专栏:

打破语言的障壁
本报记者 邵锐
去年八月,在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第二届党代表会上,为了使外来干部更好地为当地少数民族人民服务,特别规定了一条:“争取在两三年内学会当地民族语文”。此后,在新疆掀起了一个学习维吾尔文的高潮,使原来个别的学习变成了正规的普遍的学习。在迪化的一般机关的干部,都正式编组上课。新疆分局机关的干部,分成三组上课;负责的干部们也编成一个学习组,每逢星期二、五下午七时到九时,各上课一次。每次上课时,以新疆分局书记王恩茂同志为首的分局负责干部们都按时参加听课。王恩茂同志有时事忙外出,难免要耽误一些学习;可是他每次回来以后,都要努力补上自己的缺课。他的严肃的学习态度,更推动了一般干部对当地民族语文的学习。
分局的负责同志们聚在一起的时候,经常谈起学习维文的问题和交流各自学习的经验。分局第三书记张邦英同志每次从乡下工作回来,就谈起他如何在下面学会了一些维语。他有时借用一种和汉语相近的音来帮助自己记忆,有时也用归类的方法记下一组维语词汇。例如把宣传部、组织部、统战部等维文名词记成一组,把各种和生活或工作有关的语汇,也分别记成一组。一次他应邀参加省人民政府民族干部举行的野餐歌舞会,已经坐上汽车要出发了,还在专心地拿着学习维文的本子在默默地念。他说:要利用各种场合随时记牢几句维语。今天是很好的学习机会,所以要找出一些适用的语汇先练习练习。路上看见高山和树木,他就用维语“塔赫”,“达热合”念出这些东西的名字;在野餐或歌舞时,他也把有关的词句练习着说。当地党的其他负责干部,也都是这样坚持学习的。组织部长饶正锡同志在部里看到墙上写着的维文,他就很有兴味地拚读起来。有一次开会完毕,他自己一面走着,一面就反复地念着“开会完毕”这句话的维语发音。他和办公室主任李恽和同志、秘书处长郑广智同志,是被公认为学习成绩较好的。但王恩茂同志有一次在闲谈中对他们这一时期的学习做了恰当的估计:“热情虽高,成绩还小。”他认为目前在机关里学习维文的缺点,主要是学与用还不能密切结合起来,同时缺少必要的复习时间。
本来,对一般机关的本地民族干部并没有规定学习汉文汉语的任务,可是由于本地民族干部体会到学会了汉文汉语对工作有很多便利,所以他们也用同样的热情来学习汉文汉语。新疆分局第四书记赛福鼎同志,就是学习汉文汉语最积极的一个。从一九五○年起,他就开始了这种学习。在党代会上,他代表本地民族干部表示要和汉族同志竞赛学习语言,并订出了自己的学习计划。以后他就带头更有计划和更积极地学习起来,进步也更快了。以前他是根据识字课本一字一字地认会、写会,并领会它的意思,进度比较慢;现在是把文件一段一段地阅读,弄清每一段的意思,并把其中生字生辞记下来,这样就学得很快了。今春出席政协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的时候,他就这样阅读了周总理的报告全文。最近他看汉文的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翻到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一段,他读了以后,就能把大意讲给别人听。现在一般汉话,他能听懂百分之八十以上,也能说些比较简单的汉话,有时在分局常委会上,讨论问题,他就直接用汉语发言。不过他很虚心地说,自己还没有很好地完成在党代会上订的学习计划。当时的目标是要达到能阅读一般文件,再认会生字两千个;现在只认了一千多个。以后他准备进一步努力,坚决完成这个计划。
其他的许多机关干部,特别是下层工作中的外来干部,因为接触当地干部和群众机会较多,所以学习民族语言就更方便。在迪化市第三区,我看到区委书记王锡恩同志。他正用维语和一位维族老太婆热吾汉谈话。他虽然有时要借用手势来比喻,可是他能够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热吾汉拿了二百万元人民币的积蓄,来和他商量要带头存到人民银行里去。他立刻用维语表示同意,并给了她很多鼓励,使她感到特别亲切和满意。一位民族干部用维语向他汇报工作,他一面听着,一面做着笔记,有时还用维语提出一些问题。
这位在下层学习维语很有成绩的区委书记对我说: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不通本地民族语言就不能很好地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这是他在这里几年的工作中体会到的。他说,他开始到这儿工作的时候,由于不通当地民族语言,曾遇到严重的困难。当时新提拔的民族干部一时还不大懂得党的民族政策和贯彻政策的具体方法,本来应该多多帮助他们学习;可是由于语言不通,彼此就不能常谈话。又因为当时翻译太少和质量太差,常把详细讲过的政策和工作方法翻不到三分之一。这样,干部在下去工作的时候很容易发生错误。同时,也曾因为和当地民族干部在一起商量问题时,翻译起来太费时间,又没有很好的效果,所以有时就发生急躁情绪,助长了包办代替的作风。例如一次区长主麻去调查一些居民的情况,反复调查了三次也弄不清楚。后来索性自己亲自去做,可是因为语言不通,还是不行。第二届党代表会后,他深刻地认识了这些问题的严重性,更感到学习当地民族语言的重要。以前他只是随便利用各种机会来零碎地学习,例如看看维汉对照的标语或向民族干部学上几句;党代会后,他加强了正规的学习,现在他已能初步阅读维文材料,并用维语简单会话,连文法也懂得了许多。他开始能够一般地向民族干部交代各种政策和工作方法,减少了工作中的偏差。
听了区委书记的这番谈话,我又征求了维族老区长主麻的意见。他说:王锡恩同志从学会了维族语言以后,的确帮助他懂得了许多政策和方法,工作上没有多大困难了;只是因为彼此语言还没有完全沟通,不便于更多交谈。王锡恩同志也感到他自己还学得不够,他说区委宣传干事王恒同志就比他熟练得多,所以他还要继续努力学习下去。
在下层,外来汉族干部普遍学习维文维语的具体行动,也引起了当地民族干部普遍要求学习汉文汉语的热情。迪化市第三区区委会干部维吾尔族的阿不列孜、哈萨克族的胡赛因和区委宣传干部乌孜别克族青年买合苏提,都很努力学习汉文,而且学得较好。有一次我们开座谈会,就是由买合苏提担任翻译。
现在,本地民族干部和外来汉族干部正在密切地配合起来,夹攻那横隔在他们中间的语言障壁。不少的先锋战士已经突破了这道障壁,取得了胜利前进的据点。不管你走到那一个岗位上,都可以看到他们互相使用民族语言的友爱表现。一天,中共中央新疆分局书记王恩茂同志和张邦英同志遇见了赛福鼎同志的时候,很自然地一同用维语说着“雅可喜!雅可喜!”(问好)年长的鲍尔汉主席见了外来的汉族青年同志们,则熟练地用汉语问候着“你好,你好!”接着就热情地握起手来。有时还可以听到当地民族干部在这一边喊“毛主席万岁!”而另一边汉族干部也在学着喊“雅夏颂毛泽东!”
从上到下,从外来汉族干部到本地民族干部,普遍互相学习语言的融洽气氛,给实现党的民族政策和开展各项工作开了方便之门。这是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指示下,在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第二届党代表会后,经过地方党的领导推动,在新疆机关干部中间表现得最显著的一种团结友爱的新气象。
〔注〕新疆的乌孜别克、塔塔尔、塔吉克、柯尔克孜等民族均通维吾尔语,哈萨克语也和维语很近似,所以大家都学这种比较普遍通行的维语。


查看完整版本: [-- 打破语言的障壁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