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加大结构调整力度——访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杜鹰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3年10月 -> 加大结构调整力度——访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杜鹰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江夏 1993-10-28 00:00

加大结构调整力度——访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杜鹰

第2版(经济)
专栏:为增加农民收入而努力

  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访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杜鹰
本报记者江夏
听说杜鹰和他的同事们追踪研究农民收入问题已经好几年了,因此,登门访问时便省去“前言”,直奔“主题”:“你们为什么几年前就开始注意到这个问题?追踪研究得出了哪些重要结论?”
杜鹰说,农村改革10年后的1989年,农民纯收入第一次出现了负增长,这引起他们的警觉和关注。1989年—1991年,全国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仅0.7%,加上去年5.9%的恢复性增长,4年的平均增长也只有2%,大大低于同期农业产值和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这种情况不仅直接影响农业的投入,而且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说到这里,杜鹰加重口气强调:“更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没有有力的政策措施,农民收入滞缓很有可能成为一种长期趋势。”
是不是有些危言耸听?杜鹰针对记者的疑惑,把他的看法一一道来。
对近几年农民收入增长滞缓的原因,普遍认为是两条:一是农业贸易条件恶化,即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的提高大大低于农用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的上涨;二是乡镇企业的增长一度受到抑制,来自非农业收入的增长速度比前些年回落了很多。但杜鹰认为,在这些短期不利因素的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构成了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制约。
制约之一:需求的限制。从80年代中期以后,国内农产品的供求格局发生了显著的阶段性变化,即从农产品的普遍短缺→全国大多数城乡居民稳定越过温饱线→农产品接二连三地卖难,结构性矛盾突出,农业增长已开始受到需求制约。这意味着农民增收与农业增产之间不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制约之二:国际市场价格的牵制。眼下我国粮、棉、油、糖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已接近或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一旦中国正式“复关”,国际市场价格将对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起到封顶作用。这意味着靠农产品价格上涨支持农民收入的提高也很成问题。制约之三:农业成本加速度上升。农民收入的一部分就是被日益加大的农业成本吃掉的。
这三重制约表明,在现有农业结构的框架下,农民从农产品的数量扩张中获取收益的弹性下降了,仅靠农业内部的调整解决不了问题。
事实上,农民收入增长滞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就业结构和资产占有结构不合理。在我们的社会总产值中,农业的份额已不足20%,而农业劳动力的比重仍保持在60%左右;城市仅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约1.5万亿元,而农村生产性固定资产,集体的、乡镇企业的和私人的加在一起不过7000多亿元,农村人口又是城市人口的4倍,这就注定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还将继续扩大。
人们很自然地寄希望于乡镇企业。但真正严峻的挑战是,1988年以来,全国乡镇企业产值翻了一番,而就业人数只增长了10.9%;乡村两级固定资产平均每年增长18.4%,而每万元资产吸纳的就业人数却下降了42%。显然,结构调整仅限于农村内部已经远远不够了。
记者忍不住插言:“依你之见,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在于调整结构,但调整的过程很艰难,这是不是说,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前景不甚乐观呢?”
“不”,杜鹰很干脆地说,我们认为中国的农业发展已经开始出现重大阶段性变化的特征,正在步入一个新的时期。如果我们不仅仅局限于农业和农村,而是站在城乡通开的角度上来看问题,那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充满希望和机会的图景:几千万农民的大涌动,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在股份制股份制改造中的资产重组,愈来愈多的公司和企业积极参与小城镇的商业开发,一批由农民创造的新城镇……这些都昭示着90年代农村改革和发展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和更为丰富的内涵。调整结构一定要有全新思路,加大力度,城乡通盘考虑。他分成几个层次解释:
农业结构调整。可以考虑在政策性银行的支持下,鼓励更多的大公司介入这一领域,通过产供销一体化和公司加农户等方式,成片地带动农业结构调整,把精细农产品送入国内外市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造成乡镇企业吸纳就业能力减弱的体制原因一是社区封闭性,导致发达地区一些乡镇企业过早走上“资本替代劳动”的道路;二是宏观布局过于分散,与城市化不同步,导致乡镇企业中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前者可通过乡镇企业的股份制改造逐步打破,后者则要求加速推进城市化。城乡就业结构的调整。对近几年出现的大规模“民工潮”应因势利导,在建设一批中小城市和城镇的同时,扩张现有大中城市吸纳就业的能力。这里需要研究解决许多问题,如建立以流动人口为对象的全国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网络;逐步从户籍管理过渡到身份证管理等。
记者问,你所描绘的结构调整的前景令人鼓舞,但这会不会与保障农产品的供给发生矛盾?
杜鹰说,农民只有在增加收入的前提下才能扩大供给,如果收入预期不好,增加供给的政策目标也很难实现。对农业和农民的利益应予以保护,但我认为,建立价格安定系统、设立保护价的主要目的应是平抑市场大起大落,保证农产品供求的相对平衡,而增加农民收入更多地应该靠市场创造机会,加速结构调整和劳动力的就业转移。只有这样,才有望打破僵局,为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开辟一条新路。


查看完整版本: [-- 加大结构调整力度——访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杜鹰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